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第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湯和葛根芩連湯都可以治療下利。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了葛根湯和葛根芩連湯方證的鑒別了。 葛根湯是太陽病表實證,而葛根芩連湯是太陽陽明合病,葛根芩連湯見于《傷寒論》第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主癥是下利、脈促、喘、汗出,這里的下利是錯誤治療所致,本來表證桂枝湯證,卻給予錯誤的下法,引邪入里。一方面是由于表不解,一方面是由于熱邪上沖所導(dǎo)致的脈促、喘,此時熱邪下迫,可以導(dǎo)致下利,所以常用于下利或痢疾的治療。葛根芩連湯是一個表里雙解的處方。 熱邪下迫所致的下利屬熱證,需要用一些苦寒而且具備收斂的作用的藥,比如黃芩,黃連,黃柏。常見方證如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等。臨床當中常用于腹瀉的鹽酸小檗堿,就是黃連素。皮科瘡瘍潰破也常用黃連粉外敷等。都說明苦寒清熱的黃芩黃連黃柏,和生石膏的辛寒清熱并不相同。胡希恕先生也指出了,同樣屬于苦寒的藥物,如梔子就沒有這樣的收斂作用。 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胡希恕先生強調(diào),本條的應(yīng)當這么理解:太陽與陽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湯主之。葛根芩連湯方證的下利是錯誤治療后導(dǎo)致,而第32條的下利并非誤治,而是本來就存在下利,同時表現(xiàn)為太陽病的表實證,以無汗為特點的時候,可以考慮葛根湯。其實還是一個先表后里的思路。以方測證來看,仲景并未加入黃芩、黃連,而是以葛根湯,說明32條雖有下利,但里證相對較輕,并無明顯里熱,以表證為主。葛根湯解表治療下利,存在有后世“逆流挽舟”的思路。 而葛根芩連湯為里熱為主要因素,所以需要加入芩連,而且葛根芩連湯的表證相對較輕。 《傷寒論》中具備解表作用的藥物,有麻黃、桂枝、葛根、蜀椒、生姜、蔥白。其中葛根解表的劑量需要大一些。而且對下利有治療作用。 對于有表證有里證的時候,屬于表里合病,治法一般是表里雙解,一起治療,如果此時單純解表不去清解里熱,那么這個下利也不能緩解,所以這就是胡希恕先生所謂的,葛根芩連湯方證的表里合病,同時里證下利也較為急迫的時候,要表里雙解,不能單純用葛根湯,而是用葛根芩連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