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脫位是肘部常見損傷,多發生于青少年,成人和兒童也時有發生。由于肘關節脫位類型較復雜,常合并肘部其他骨結構或軟組織的嚴重損傷,如肱骨內上髁骨折、尺骨鷹嘴骨折和冠狀突骨折,以及關節囊、韌帶或血管神經束的損傷。多數為肘關節后脫位或后外側脫位。 英文名稱 dislocation of elbow joint 就診科室 骨科 多發群體 青少年 常見病因 肘關節脫位主要系由間接暴力所引起 常見癥狀 腫痛,關節置于半屈曲狀,伸屈活動受限血管、神經損傷的有關癥狀及體征等 病因 肘關節脫位主要系由間接暴力所引起。肘部系前臂和上臂的連接結構,暴力的傳導和杠桿作用是引起肘關節脫位的基本外力形式。 1.肘關節后脫位 這是最多見的一種脫位類型,以青少年為主要發生對象。當跌倒時手掌著地,肘關節完全伸展,前臂旋后位,由于人體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引起肘關節過伸,尺骨鷹嘴的頂端猛烈沖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即形成力的支點。外力繼續加強,引起附著于喙突的肱前肌和肘關節囊的前側部分撕裂,則造成尺骨鷹嘴向后移位,而肱骨下端向前移位的肘關節后脫位。由于構成肘關節的肱骨下端內外髁部寬而厚,前后又扁薄,側方有副韌帶加強其穩定,但如發生側后方脫位,很容易發生內、外髁撕脫骨折。 2.肘關節前脫位 前脫位者少見,又常合并尺骨鷹嘴骨折。其損傷原因多系直接暴力,如肘后直接遭受外力打擊或肘部在屈曲位撞擊地面等,導致尺骨鷹嘴骨折和尺骨近端向前脫位。這種損傷肘部軟組織損傷較嚴重,特別是血管、神經損傷常見。 3.肘關節側方脫位 以青少年為多見。當肘部遭受到傳導暴力時,肘關節處于內翻或外翻位,致肘關節的側副韌帶和關節囊撕裂,肱骨的下端可向橈側或尺側(即關節囊破裂處)移位。因在強烈內、外翻作用下,由于前臂伸或屈肌群猛烈收縮引起肱骨內、外髁撕脫骨折,尤其是肱骨內上髁更易發生骨折。有時骨折片可嵌夾在關節間隙內。 4.肘關節分裂脫位 這種類型脫位極少見。由于上、下傳導暴力集中于肘關節時,前臂呈過度旋前位,環狀韌帶和尺橈骨近側骨間膜被劈裂,引起橈骨小頭向前方脫位,而尺骨近端向后脫位,肱骨下端便嵌插在兩骨端之間。 臨床表現 肘關節腫痛,關節置于半屈曲狀,伸屈活動受限。如肘后脫位,則肘后方空虛,鷹嘴部向后明顯突出;側方脫位,肘部呈現肘內翻或外翻畸形。肘窩部充盈飽滿。肱骨內、外髁及鷹嘴構成的倒等腰三角形關系改變。肘關節脫位時,應注意血管、神經損傷的有關癥狀及體征。 檢查 常規X線檢查可獲得初步的診斷,CT及三維重建可獲得準確的骨折脫位信息。 診斷 X線檢查可確定診斷,是判斷關節脫位類型和合并骨折及移位狀況的重要依據。CT及三維重建對判斷病情、確認診斷及手術具有重要的作用。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新鮮肘關節脫位或合并骨折的脫位主要治療方法為手法復位,對某些陳舊性骨折,為期較短者亦可先試行手法復位.單純肘關節脫位。取坐位,局部或臂叢麻醉,如損傷時間短(30分鐘內)亦可不施麻醉。令助手雙手緊握患肢上臂,術者雙手緊握腕部,著力牽引將肘關節屈曲60°~90°,并可稍加旋前,常可聽到復位響聲或復位的振動感。復位后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在功能位。3周后拆除石膏,做主動的功能鍛煉,必要時輔以理療,但不宜做強烈的被動活動。 合并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的肘關節脫位:復位方法基本同單純肘關節脫位,肘關節復位之時,肱骨內上髁通常可得以復位。如果骨折片嵌夾在關節腔內,則在上臂牽引時,將肘關節外展(外翻),使肘關節內側間隙增大,內上髁撕脫骨片借助于前臂屈肌的牽拉作用而脫出關節并得以復位。若骨折片雖脫出關節,但仍有移位時加用手法復位,及在石膏固定時加壓塑形。也有如紐扣樣嵌頓無法復位者,要考慮手術切開。 陳舊性肘關節脫位(早期):超過3周者即定為陳舊性脫位。通常在1周后復位即感困難。關節內血腫機化及肉芽組織形成,關節囊粘連等。對肘關節陳舊性脫位的手法復位,在臂叢麻醉下,做肘部輕柔的伸屈活動,使其粘連逐漸松解。將肘部緩慢伸展,在牽引力作用下逐漸屈肘,術者用雙手拇指按壓鷹嘴,并將肱骨下端向后推按,即可使之復位。經X線拍片證實已經復位后,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略<> 2.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閉合復位失敗者,或不適于閉合復位者,這種情況少見,多合并肘部嚴重損傷,如尺骨鷹嘴骨折并有分離移位的;②肘關節脫位合并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當肘關節脫位復位,而肱骨內上髁仍未能復位時,應施行手術將內上髁加以復位或內固定;③陳舊性肘關節脫位,不宜試行閉合復位者;④某些習慣性肘關節脫位。 (2)開放復位 臂叢麻醉。取肘后縱向切口,肱骨內上髁后側暴露并保護尺神經。肱三頭肌腱做舌狀切開。暴露肘關節后,將周圍軟組織和瘢痕組織剝離,清除關節腔內的血腫、肉芽和瘢痕。辨別關節骨端關系加以復位。縫合關節周圍組織。為防止再脫位可采用一枚克氏針自鷹嘴至肱骨下端固定,1~2周后拔除。 (3)關節成形術 多用于肘關節陳舊脫位、軟骨面已經破壞者,或肘部損傷后關節僵直者。臂叢麻醉。取肘后側切口,切開肱三頭肌腱。暴露肘關節各骨端。將肱骨下端切除,保留肱骨內、外髁一部分。切除尺骨鷹嘴突的頂端及部分背側骨質,喙突尖端亦切小一些,保留關節軟骨面,橈骨頭若不影響關節活動可不切除,否則切除橈骨頭。根據新組成的關節間隙,如狹窄可適當將肱骨下端中央部分切除0.5cm,呈分杈狀。理想的間隙距離應在1~1.5cm。 關節間襯以闊筋膜的關節成形術,對于骨性強直的肘關節有良好作用。注意襯縫闊筋膜作關節面及關節囊時,要使闊筋膜的深面向關節腔一側,將闊筋膜襯于關節面縫合后檢查傷口,將肘關節對合,觀察關節成形的情況,逐層縫合傷口。術后用上肢石膏托將肘關節固定于90°,前臂固定于旋前旋后中間位。抬高傷肢,手指活動。幾天后帶上肢石膏托進行功能鍛煉,3周左右拆除固定,加強傷肢功能鍛煉,并輔以理療。 |
|
來自: 游俠vj9zv0xrla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