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人喜歡水盆的程度,絕不亞于吃泡饃。中國人日常說話喜歡省略字詞,比如“水盆羊肉”在陜西民間稱為“水盆”,而“羊肉泡饃”則稱為“泡饃”,很奇怪最關鍵的要素“羊肉”被省略掉了,似乎約定俗成,羊肉是必要的條件,所以不說也罷。“水盆”是特指燜煮羊肉的器皿大而寬闊,水盆羊肉的稱謂透著一種民間美食的豪邁。如果有陜西人說請你吃 “水盆”,你千萬別瞪大眼睛露出吃驚的表情,這說明你們的感情已經相當近乎了。
數據顯示,2014年,陜西省消費羊肉3萬噸,其中西安消費羊肉0.81萬噸。這么大的消耗量,并不是所有的經營戶都能買到同羊,現在西安市面上賣的羊肉,基本都是來自陜北橫山、寧夏、河北和內蒙古等地,而近年來,進口的羊肉也源源不斷的進來。肉源雖然保證了市場供應,但是渭南、咸陽兩地的廚師們卻認為,不用同羊豈能做出好水盆。無論是小尾寒羊還是灘羊,做出來的水盆就是不一樣。《清異錄》記錄了詞條《白沙龍》:“馮翊產羊,膏嫩第一,言飲食者推馮翊白沙龍為首。”白沙龍,想來應該就是同羊吧。 水盆羊肉實乃清湯羊肉也。據說這道美食源自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原同州府治朝邑縣),以渭南地區大荔、蒲城、澄城三縣的水盆羊肉最為有名,三地的水盆羊肉都吃過,大荔、蒲城湯頭口味以花椒出頭,澄城湯頭口味以小茴香出頭。當地經營戶一般在凌晨一、兩點鐘制湯,三、四點鐘肉煮好,五、六點鐘就會有人來吃。同羊有“脂尾”,漫溢的全是脂肪,有食客專門吃這個晶瑩剔透的“脂花”。 三原的水盆羊肉也很好吃。在東府吃水盆羊肉,配用的是同州月牙燒餅,這種燒餅的好處是,十分方便夾肉吃,月牙形的餅子用指頭鉗住,很輕易的分開直線邊,用筷子把碗里的羊肉夾出來,再撒上青椒和泡菜做成的咸菜,淋上點紅紅的辣椒油,顏色煞是喜人,一口咬下去,汁水滿溢,滿口清香。水盆羊肉的吃法在各地有干食和泡食之分,可以掰開鍋盔入碗來泡食,也可以用餅夾肉吃,無論怎么食用,都是非常愜意的。在咸陽地區吃水盆羊肉,多數是配鍋盔饃來食用,也有老房家用石子餅的,也是創舉。無論什么樣的面餅,都是為了迎合那碗香氣撲鼻的羊肉湯的,所以湯頭好、肉質酥爛才重要。真正的水盆,不會放粉絲,碗里擱粉絲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了,無外乎是降低成本,與品質是有影響的。 咸陽地區水盆羊肉的肉湯清亮,調料味不出眾,湯里鹽極輕,所以一般桌子上都放著鹽、辣椒供食客自調。現在吃水盆的時候,都不再添加油潑辣椒佐食,只為充分享用湯頭的醇香,只要香菜就好了,會更加鮮美。你如果不想過于油膩,可以跟廚師特別叮嚀,不要明油,出鍋時碗里就不會有亮晶晶的浮脂。不過肉最好還是要肥瘦,純瘦的肉雖然沒有脂肪,但也沒有了水盆羊肉那份特有的香郁,總覺得會少點什么。 中國自古都有“溫補”之說,水盆羊肉在農歷六月上市供應,人稱“六月鮮”,應市的羔羊正為鮮嫩,手捧老碗,喝的大汗淋漓,然神清氣爽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