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芝士 | 牛郎和織女之間到底發生了些什么?

     cat1208 2018-08-15

    一年一度的七夕佳節又到了,天上銀河兩岸的那對情侶,據說在這一天要結束為期一年的分居生活,鵲橋相會,湊在一起不知搞些什么。后世牛郎和織女的傳說,廣為大家所熟知,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是聽著他們倆的故事長起來的。

    然而,如果仔細追溯,牛女傳說本來的面目,似乎同如今我們所熟悉的那個版本有著比較多的不同。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八卦一下,這幾千年來,牛郎和織女間到底都發生了些什么。

    隔河相望

    一個豐滿而富于魅力的傳說,通常都是從一些比較簡單的情節基礎之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也是如此。起初他們倆之間發生的事情,似乎只是隔著銀河兩兩相望。從先秦一直到漢魏,倆人就這么大眼瞪小眼,相看兩不厭地彼此凝視了很長時間,在交匯的目光中好像藏著些怎樣的故事,但前人似乎都沒寫出來,搞得我們后人也就不大能弄得清楚了。

    最早同時提到牛郎和織女,并且初步具備簡單情節的記載,大概要算詩經里的《大東》了,《大東》是這樣說的: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詩經·小雅·大東》

    解讀詩經有些麻煩,這里我們直接引一段比較通行的譯文:

    天上那白白的銀河,像鏡子一樣發光閃閃。

    那兩腳叉開的織女,忙碌不停一天七變。

    雖然說她一天能變動七次,回環花紋的錦繡卻織不成。

    那明亮的牽牛星隔河相望,卻也不能用它來拉車負重。

    后人普遍認為《大東》一詩描寫的是西周中晚期東方人民受到嚴重的盤剝,百姓辛苦勞作,日夜不息,卻終無所成,心中怨憤的內容。詩中寫到此節時,人們抬頭仰望星空,想及天上的織女牽牛也是同樣勞作不止,一個“不成報章”,一個“不以服箱”,是和自己一樣,可憐可嘆,因有此語。

    《大東》中的織女牽牛故事,雖然可能因為比附而有所沾染人們心中對于辛苦勞作的怨懣情緒,但恐怕也是因當時存在相關的傳說背景,所以才表現得如此。此時的織女牽牛故事,給人的感覺,更近于身隔銀河兩岸的他們,不知緣何要從事繁重重復的勞動,而且這種勞動似乎也終無結果,只有在偷得閑暇的片刻,才能偶爾相互望上一眼。

    《大東》之后,似乎具備故事情節的牛女傳說很長時間都沒有再見于人們的記載,一直到了戰國末或秦時,他們才又出現在晚近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

    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

    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

    ——睡虎地秦簡《日書》

    睡虎地秦簡中的《日書》,是一部大概類似于我們后人黃歷似的書籍,這兩條有關牽牛織女的條目,在未有更詳細研究的情況下,似乎不太容易搞清楚具體說的是什么意思。

    不過,從中我們也可以大致了解到,好像當時人是認為戊申、己酉這兩天“忌嫁娶”,如果犯忌,恐怕就要像天上的牽牛娶織女一般,最終難以成功,得不到什么好結局。

    那句“不出三歲,棄若亡”,在沒有更完整語境的情況下,實在不好判斷是“牽牛以取織女”而“不出三歲,棄若亡”,還是于“戊申、己酉”嫁娶而“不出三歲,棄若亡”,另外“棄若亡”具體該作何解也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似乎《日書》中所載的牽牛織女故事,已經不止于隔河對望,有些想要沖破銀河的阻攔,彼此走到一起的意思了。但“牽牛以取織女”這段情節,到底是發生在兩人幽怨地隔河相望之前還是之后不大好確定,說他們因隔河對望而“牽牛以取織女”而后“不果”也行,說“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隨后他們才落在銀河兩邊,或許還因此才弄得必須勞勞碌碌,一個“雖則七襄,不成報章”,一個“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好像也沒什么問題。

    不管怎樣,牽牛娶織女的結果終歸還是“不果”,而不出什么宇宙間的意外,兩個星星到底還是長久地佇立于銀河兩側,遙遙相望的。

    畢竟相距16光年嘛。

    秦以后,到了漢代,據說漢武帝在開昆明池時,以昆明池象銀河,于池的兩側豎立了牽牛和織女的塑像,這事后來班固在他的《西都賦》里有所提及:

    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

    ——《西都賦》班固

    漢之后,再到了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將世傳的《古詩十九首》編入了他的《文選》之中,而牽牛織女的故事也再次出現在了我們都很熟悉的那首《迢迢牽牛星》里: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一詩雖然不知作者,又晚見于蕭統的《文選》,但其實也可以將它的創作時代再向前推一推,至遲恐怕也是在魏晉之前,西晉陸機作過《擬迢迢牽牛星詩》,估計他應該是看過《迢迢牽牛星》的。而這首詩雖然于牽牛織女的故事并無多少情節上的描寫,但其中的一聯卻似乎道破了玄機,引人遐想,或許可以讓我們猜測一下魏晉之前的牛女傳說是怎樣一副模樣,詩中說那個“河漢女”: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這就有些奇怪了,銀河一岸的織女“終日不成章”就不成章唄,《大東》里早就說過她“不成報章”,頂多就是布織的慢一些,可她為什么要“泣涕零如雨”,哭得那么傷心呢?

    或者,是因為如果成了章,她就可以去做些什么,比如擺脫繁重枯燥而又重復辛苦的勞動?比如同河對岸的牽牛發生些什么?

    或者,她為之哭泣的不是“不成章”,而是根本就成不了章,由于她和誰達成了某種怎樣的約定,當她可以“成章”時,就能夠實現哪些事情,但那個家伙動了些什么手腳,以致她雖然日夜不停地“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可卻“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乃至于盡管“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她還是與對岸的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如此聯想下來,似乎《大東》里的牽牛之所以“不以服箱”,恐怕也是由于相同的情況,而再聯系起《日書》中的“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來看,似乎魏晉前的牛女傳說,很像一個類似于后世“吳剛伐桂”的故事:

    銀河一岸勤懇勞作的牽牛,愛上了對岸的天帝子嗣織女(《史記·天官書》有“織女,天女孫也”),他向天帝提出了迎娶織女的請求,可卻最終不果,天帝要求他們一個在天河邊“服箱”,一個在河對岸“成章”,兩人只要做成了各自的事情,就準許他們成婚。然而天帝這個老東西太不是東西,對他們倆動了一些手腳,導致他們盡管日夜辛勞,也不能完成天帝布置的任務,最終落得一對相愛的男女相隔清且淺的銀河,一水之間,兩兩相望,終不得語。

    呃……

    這樣拼接出來的故事似乎有些瓊瑤風,那我們再換個思路:

    銀河一岸的牽牛,愛上了對岸的天帝子嗣織女,他向天帝提出了迎娶織女的請求,天帝是個不錯的老家伙,答應了他的要求。于是,織女下嫁牽牛,可兩人婚后卻過得不怎么幸福,夫妻倆都不是個東西,終日不干正事,吵吵鬧鬧,折騰個沒完,甚至還弄到沒過幾年就要離婚的地步。

    天帝勸說無果,生了氣,說媽的你們就不會學點兒好?怎么跟帝嚳那倆兒子閼伯和實沈似的,整天干架,這樣吧,你們不是愿意吵么,那就罰你們像那兩個家伙一樣,分處天河兩岸,終日勞作不息,哪天把各自的工作都做完了,哪天在湊到一起吧。由此,牽牛和織女被罰隔河相對,日夜勞作不止,雖然有時閑暇下來,一水之間,兩兩相望,可卻終不得語。

    以上兩個版本的故事,都是對現存魏晉以前牛女傳說的零散情節拼接后的猜測,總之都不太重要,畢竟在那以后,牛女傳說還在不斷地發展和豐富著。

    欲渡無梁

    如果說魏晉以前的牛女故事我們可以肯定的基本情節就是“隔河相望”的話,那么在魏晉之間,牛女傳說似乎經歷了一個比較短暫的過渡時期,銀河兩岸的這對男女好像不太滿足于看來看去了,他們都覺得各自有些孤獨和寂寞,比如,曹子建在他的傳世名篇里不是就如此說么: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洛神賦》曹植

    既然獨處有些感到寂寞,而河的對岸就有個人可以說說話,那么過河去聊聊就好了。曹子建詠嘆了牽牛單身生活的孤苦,他哥曹子桓其實也在自己的傳世名篇里提過這事兒,他說: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曹丕

    從曹丕的《燕歌行》中,我們似乎可以隱隱約約地發現一件事情,就是——過河好像也不那么容易,因為,得有橋啊……

    或者有蟲洞也行啊。

    關于銀河上有沒有橋這件事,曹丕說的是有些含糊,不過陸遜他孫子陸機就講得比較明白了,他說:

    昭昭清漢暉,粲粲光天步。

    牽牛西北回,織女東南顧。

    華容一何冶,揮手如振素。

    怨彼河無梁,悲此年歲暮。

    跂彼無良緣,睆焉不得度。

    引領望大川,雙涕如霑露。

    ——《擬迢迢牽牛星詩》陸機

    哎呀,失誤失誤,我們真是把事情想簡單了,銀河之上果然是沒有橋的,那么,沒有橋可怎么辦呢?

    鵲橋相會

    沒有橋自然不是什么大問題。后世的羅貫中老師曾教育我們,“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沒有橋搭一座不就行了么?

    而事實上,在銀河上搭橋這事,很可能在西漢時人們就開始干了,南宋陳元靚在他的《歲時廣記》里引《淮南子》說:

    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

    ——《歲時廣記》卷二六引《淮南子》

    唐末韓鄂在《歲華紀麗》里引“風俗記”——可能就是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也說:

    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夕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

    ——《歲華紀麗》卷三引《風俗記》

    清代康熙時成書的《古今圖書集成》引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也說:

    七夕前后雨則謂之織女淚,又云織女渡河,使鵲為橋,故是日人間無鵲,至八日則鵲尾皆禿。

    ——《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卷六十五引《西京雜記》

    這幾段內容皆是見于后世引文而不見于今本,想是佚文。雖然目前可見是晚出,但在漢魏時期人們開始于傳說中為牽牛織女造鵲橋這事,大概是可以確定的。南朝梁的庾肩吾還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

    離前忿促夜,別后對空機。

    倩語雕陵鵲,填河未可飛。

    ——《七夕》庾肩吾

    詩中“填河”的“雕陵鵲”,是出自《莊子·外篇·山木》里莊子看到的一種大怪鳥,不是以上引文中那種我們常見的喜鵲,但魏晉南北朝時期玄風甚盛,士大夫們動不動就愛把事情和道家扯在一起,所以想來,該是當時民間的確有“使鵲為橋”的零散傳說,庾肩吾化了《莊子》中的典,把普通的喜鵲包裝成了《莊子》中的那種大怪鳥。

    不管怎么說,天河上終于是有橋了,并且人民群眾想象力還那么天馬行空,直接拿喜鵲給牽牛織女搭了座橋,而尤其有意思的是,這種想象力不但天馬行空,而且邏輯縝密周延,他們竟然說七夕那天喜鵲填河成橋后,就會禿了頂或禿了屁股,看來牽牛織女在鵲橋上肯定做了些什么事情,而如果您希望知道他們做了什么的話,不要著急,后文我們就會提到。

    說起牽牛織女相會而令喜鵲禿頭,隨之倒聯想起這么一段有趣的故事,附在此處:

    按《世王傳》曰:竇后少小頭禿,不為家人所齒。遇七月七日夜,人看織女,獨不許后出。乃有神光照室,為后之瑞。

    ——《荊楚歲時記》宗懔

    故事中的“竇后”大概就是漢文帝的媳婦兒、武帝的奶奶竇太后,而這段“竇后少小頭禿”的記載好像還和后世《酉陽雜俎》里“中國版灰姑娘”《葉限》的故事融合,衍變出了一個也很類似于“灰姑娘”的“禿女皇后”的故事,見之清人王士禎的《漁洋詩話》。

    有了烏鵲填河為橋,織女終于能夠渡過銀河,接下來就該和牽牛相會了。關于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記載,最早的大概要算是南朝梁宗懔說的這一段:

    傅玄《擬天問》云:“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此則其事也。河鼓、黃姑,牽牛也,皆語之轉。

    ——《荊楚歲時記》宗懔

    宗懔說西晉的傅玄在他的《擬天問》里就明確說過了七夕牽牛織女會天河,雖然如今《擬天問》已佚,想來當是可以相信,差不了多少的。從這以后,關于牛女相會的說法便時見于文人筆端,比如梁武帝蕭衍就有這樣一首詩: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箔脂粉香。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

    ——《東飛伯勞歌》蕭衍

    再比如大約同時的吳均的《續齊諧記》里,也有這樣一個故事,側面描述了七夕的牛女相會:

    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后三十年當還耳。”明旦,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云,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

    ——《續齊諧記》吳均

    《續齊諧記》里的成武丁去參加牛女的婚禮,一去一回,要三十年之久,看來當時的人們還是本著劉阮入天臺和王質爛柯等故事,認為天上和人間的時間是不對等的,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種時間上的差異,似乎還導致了我們后世對牛女傳說的某些誤會,這個我們最后再說。

    分支劇情——

    機石仙槎

    《續齊諧記》里的成武丁故事是對牛女相會的一重側面敘寫,其實早在他們七夕相會之前,就還有一段更著名的側面敘寫,而這個故事,隨后又繁衍出了牛女傳說的另一重要分支:

    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

    去十余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云:“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

    ——《博物志》張華

    西晉張華《博物志》中的這個海中仙槎故事,后來似乎被東晉的王嘉將其同牛女傳說剝離開來,單獨形成一個也很有名的“貫月槎”傳說,寫在了他的《拾遺記》里。

    而“海中仙槎”的故事在南朝宋的劉義慶手中又有所發展,那位乘槎而去,到天河見了織女牽牛的家伙,歸來時竟然還帶回了一樣東西——

    昔有一人尋河源,見婦人浣紗,以問之,曰:“此天河也。”乃與一石而歸。問嚴君平,云:“此織女支機石也。”

    ——《太平御覽》卷八引《集林》劉義慶

    再后來,“海中仙槎”和“織女支機石”又合并到一起,同張騫出使西域的事情融合,到了南朝梁宗懔的筆下,又形成了這樣一個故事:

    漢武帝令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郭如州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織女取榰機石與騫而還。后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榰機石為東方朔所識。

    ——《天中記》卷二引《荊楚歲時記》

    據說是這個

    張騫乘槎取石的傳說,雖然晚見于明人陳耀文《天中記》的引文,今本《荊楚歲時記》佚而不見,但估計陳耀文的引文是可信的,因為比宗懔稍晚一些,庾肩吾的兒子庾信在他的詩中就已經這么寫了:

    牽牛遙映水,織女正登車。

    星橋通漢使,機石逐仙槎。

    隔河相望近,經秋離別賒。

    愁將今夕恨,復著明年花。

    ——《七夕詩》庾信

    剛才說過牛女在鵲橋上做了什么而致喜鵲們禿頭禿屁股,答案在這里出現了,就是織女原來是會在鵲橋上“開車”的,關于織女“鵲橋開車”這事,并不只有庾信的這一個孤證,后世文人墨客們在自己的詩歌中多有談及,后面我們引用的一些詩歌里也會再出現,這里就不多說了。

    而其后的詩歌中,化用機石仙槎典故最出名的,恐怕當屬人品臭嘴更臭的宋之問的這幾句詩了:

    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

    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明河篇》宋之問

    詩歌中的“成都賣卜人”,指的就是前文所述的嚴君平,這個家伙是后世所傳的“蜀中八仙”之一,西漢晚期的道家學者,寫過《老子指歸》,并且相傳他還很擅長占卜預知,曾準確預言了兩漢之交的王莽篡漢和光武中興事件,一會兒我們還會碰見。

    家庭糾紛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織女嫁牽牛”后,兩人之間又發生了些什么。魏晉以前的牛女傳說,見之記載的都含含糊糊,而魏晉以后的牛女故事雖不含糊了,卻異文眾多,說他們倆婚后發生什么事情的都有,先來看這一段:

    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備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是也。

    ——《太平御覽》卷三一引《日緯書》

    《太平御覽》中引的這部《日緯書》,具體是何書實不可知,想來恐怕是東漢時的緯書,而《事文類聚》卷十也引了這段內容,作出自《荊楚歲時記》,今本不見。不管怎么樣,大概可以相信這一段記載至遲也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

    而本段故事說牽牛娶織女,跟老丈桿子天帝借了兩萬錢籌備聘禮,婚結了就不提這碼事兒了,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羊毛出在羊身上,而這個老賴最終也沒得到什么好下場,被天帝驅逐到了營室。“營室”,就是“營室星”、“定星”,《國語·周語中》“單子知陳必亡”那一段曾提到“營室之中,土功其始”,就是說營室正當夜空時,恰好是夏正的十月,此時百姓正值農閑,可以拉來為國家服服徭役,興建土工,營造宮室。所以,看來最后老泰山天帝還是把牽牛這個詐騙犯關了起來,勞作償債了。

    牽牛詐騙岳父,織女對他親爹似乎也沒干啥好事,再來看這一段: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小說》

    明人馮應京《月令廣義》所引這段文字,據學者們研究,大致可以確定即為南朝梁殷蕓《小說》中的內容。這個故事里,婚前的天庭勞動模范織女,婚后只顧著談戀愛,不給娘家干活,以致于荒廢織纴,觸怒親爹,被罰回河東,只得每年和丈夫相會一次。織女談起戀愛就不顧一切的作為雖然也有點討厭,但說到底,還是她爹天帝太不是東西,壓榨起自己的閨女來都沒完沒了。

    以上兩段是牽牛織女和天帝間的家庭糾紛,除此之外,他們夫妻倆似乎也有矛盾:

    織女廟,廟在太倉州南七里黃姑塘。宋咸淳五年嘉定知縣朱象祖重修。故老相傳,常有牽牛、織女二星降于此,女以金篦劃河,河水涌溢,牽牛不得渡。今村西有百沸河,鄉人異之,為立廟。舊立牛、女二像。建炎時士大夫避地東岡,有經廟中,壁間題云:“商飚初起月埋輪,烏鵲橋邊綽約身。聞道佳期惟一夕,因何朝莫對斯人?”鄉人因去牽牛,獨存織女。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五十引《蘇州府志》

    這段關于織女廟的文字,雖然出自康熙時成書的《古今圖書集成》,但實際在南宋人龔明之的《中吳紀聞》里就有所載。吳地至今似乎都一直存在著牽牛追織女,織女以金篦劃河相隔的傳說。有意思的是,龔明之這個家伙就是高宗朝人,他的記載僅止于“鄉人異之,為立廟”之前,不知故事里提及的那位“建炎時避地東岡”,經廟題詩的士大夫,是否就是他;而更有意思的是,這位士大夫在金軍南下,慌忙逃命之際,還不忘揶揄廟中的情侶“聞道佳期惟一夕,因何朝暮對斯人”,如在今日,實在稱得上是我輩死死團人中的翹楚。

    至此,從以上所引自先秦至唐宋的諸般有關牛女傳說的零散材料中,不知您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就是:當時的牛女傳說和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故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牽牛雖然后來地位稍卑于織女,但他也仍然是天上的星神,從不曾謫落人間,成為個凡夫俗子,而他不是凡人,似乎也就沒有后來什么盜竊衣服,對織女進行性騷擾,進而娶為妻子這些情節的必要了。

    那么,牽牛是如何降為凡人,從而又再因同織女的結合而升上天空,成為星辰的呢?

    這恐怕就要涉及到我國古代的另一重要民間傳說——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了.

    董永亂入

    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

    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靈芝篇》曹植

    曹植《靈芝篇》的這段內容,幾乎是如今可見最早的關于董永傳說的直接記載了,不過唐時《法苑珠林》還曾引西漢劉向《孝子傳》講過這個故事,想來兩漢間可能已有傳說。詩歌的敘述比較簡略,這里我們再引一段東晉干寶《搜神記》中的內容: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日:“愿為子妻。”遂與之俱。

    主人謂永日:“以錢與君矣。”永日:“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日:“婦人何能?”永日:“能織。”主日:“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嫌百匹。”于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日:“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搜神記》干寶

    《搜神記》中的董永傳說,似乎影響了后來署名陶潛所作的《搜神后記》,從而又衍生出了書中的那個著名的“田螺報恩”的“白水素女”故事。而從曹植詩中的“神女為秉機”,和《搜神記》中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董永傳說中,七仙女實則也是“織女”,董永七仙女傳說和牛女傳說很可能自漢以后長時間于民間傳說中相互影響,從而致使牽牛從天上的星星降為如董永一般的人間凡夫俗子。事實上這兩個傳說的相互生成和借用也的確在頻繁發生,于是產生了下文的糟糕效果——

    竊衣騷擾

    牽牛隨著董永一起降為了人間的農夫,這下子他再想和織女發生點什么事情就有些麻煩了。而我們后世傳說中的牛郎,是通過織女下凡洗澡,偷了她的衣服從而與其成婚,接著才又升上星空去的。這段竊衣成婚的情節,其實又是融合自《搜神記》中的另一個故事: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后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搜神記》干寶

    《搜神記》里的這段“毛衣女”傳說,準確地說,最早是出現在西晉郭璞《玄中記》里有關姑獲鳥的故事中,作者在介紹了姑獲鳥喜歡在小孩衣服上點血為志,進而偷人子為己子的習性后,綴上了這一故事。

    但郭璞的《玄中記》經歷過散佚,這段“毛衣女”的情節又和“姑獲鳥”其實也沒多大關系,很可能是后人附會綴入的,反不如《搜神記》里的這個版本純粹。

    而“毛衣女”故事,又實在是一個世界性的故事模式,其他國家就有很多“天鵝妻”、“鴿妻”、“水獺妻”等傳說,都是某男子偷了某動物的皮耍流氓,后來該動物找回了自己的皮,就化回原形而去。光是在我們中國,這個故事就和陳章傳說融合,形成了唐時句道興《搜神記》里的田章神話,以及《集異記》里的《崔韜》、《河東記》里的《申屠澄》等“虎妻”故事。

    我們如今的牛女傳說,是將“毛衣女”的情節放在了故事的開篇,董永一樣的牛郎偷了毛衣女一樣的織女的天衣,從而結成夫妻。實際上這么好的情節也被后世的董永傳說所采用,只不過放在了故事的末尾:

    唐代的《董永變文》中,故事講到天女和董永“夫妻雙雙把家還”時,生了個名叫董仲的兒子,天女將孩子交給了董永,就乘著云彩回到天上了。而董仲長大后,總被人笑話沒媽媽,他就去找了漢武帝時另一位很擅長占卜的神棍孫賓老師,孫老師給董仲出了個餿主意,說讓他去阿耨池邊等著,到時候會有三個天女降凡洗澡,而你就把其中的紫衣服偷了,穿那個衣服的女人就是你媽……

    再之后的宋元小說中,有一篇《董永遇仙傳》,故事情節和《董永變文》差不多,只是董永的兒子從“董仲”變成了“董仲舒”,那個幫董仲舒找媽媽的家伙從“孫賓”變成了“嚴君平”,而董仲舒找到媽媽后,媽媽給了他金銀兩個瓶子,說讓他把金瓶送給嚴君平,結果嚴君平和《董永變文》里的孫賓老師一樣,收到金瓶后,瓶中火星四射,燒毀了他的所有相書,又熏瞎了他的雙眼……

    故事中的孫賓和嚴君平泄露天機,似乎惹惱了七仙女,所以下場很慘,但其實孫賓還尚可能和董仲舒同時,嚴君平如果想幫董仲舒找媽媽,恐怕得拜托自己的媽媽把他早生些年……

    而這段董永傳說的后續故事又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播撒,和不少兄弟民族的傳說結合,形成了新的故事,比如彝族的“無娘星”傳說,水族的泐雖文字丟失的傳說,哈尼族的貝瑪文字丟失的傳說等等……

    以上,也可見牛女傳說和董永七仙女傳說間相互影響之深。

    朝朝暮暮

    寫到這里,不管怎么說,牛郎織女的傳說最終還是衍變成了我們眼前所見到的這副模樣。而提起七夕,提起牛郎織女,可能每個人下意識浮現在腦海中的,都會是我們在青春期時從課本上讀到的那段凄美的詞句: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秦觀

    但,不知您還記不記得我們前文提到過的那個仙凡之間時間不對等的問題,秦觀的詞雖然哀婉纏綿,可少考慮了這方面的問題,不如宋之問老師: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云請,歸輪佇日輸。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七夕》宋之問

    宋老師可能說得還有些含蓄,那么我們再聽聽崔老師怎么說: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崔涂

    誰說人家不朝朝暮暮了?

    最后,雖然作為一個死死團成員,這句話說出來有些羞于啟齒,但時逢七夕,可能該說還是要說一下的: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兩地相隔的情侶們別信秦少游的鬼話,朝朝暮暮。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日本高清在线观看WWW色| 午夜射精日本三级| 日韩在线观看精品亚洲| 奇米777四色成人影视| 九九在线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中文人妻AV大区中文不卡|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97欧美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人妻中出无码中字在线| 女性高爱潮视频|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深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久久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人妻|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无码专区 人妻系列 在线|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亚洲AV成人片不卡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JJIZZ女人多水喷水|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頻 |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网站免费看视频|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