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編碼的準確性受疾病分類知識和編碼技能,以及臨床醫師是否正確、規則填寫病案首頁的影響。病案編碼員經常會遇到根據臨床醫師主診斷,在ICD疾病分類工具書中仍不能直接給出編碼或錯誤編碼的問題,本文匯總整理了這類編碼出錯及不準確原因及處理方法,以提高編碼工作的準確性。 1、因病歷簡稱導致編碼錯誤 當有些患內科病的患者住在外科進行治療時,臨床醫師習慣把一些其他診斷名稱簡單化。 例如:“不穩定型心絞痛”(I20.0)和“穩定型心絞痛”(I20.8)寫成“心絞痛”(I20.9)。陳舊性心肌梗死(I25.2)寫成“心梗”。造成剛剛參加編碼的同志很困惑,找不到相應的編碼條目。 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求編碼員及時與臨床醫師溝通,確定疾病的準確名稱再編碼,并要求臨床醫師按照正確的診斷名稱打印病案首頁。 2、臨床醫師把有些臨床診斷直接寫成英文名稱。 例如:IRVAN綜合征,是特發性視網膜血管炎、動脈瘤、視神經視網膜炎的英文縮寫,分別以病、疾患,綜合征和IRVAN綜合征為主導詞在ICD-10卷三中查找,均不能查到符合本病的編碼。 轉換主導詞查血管炎、視網膜為H35.0,查動脈瘤-視網膜為H35.0,查視神經視網膜炎為H30.9,核對ICD-10卷一,編碼H30.9為未特指的脈絡膜視網膜炎,包含脈絡膜視網膜類,脈絡膜炎、視網膜炎、視神經視網膜炎,IRVAN綜合征的編碼應該是H35.0。 3、因音譯名稱導致編碼錯誤 例如:先天性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征,通過查資料,向臨床醫師請教得知此病又稱Klippel-Trenaunay綜合征,其音譯名稱為克利佩爾-特腦納-韋伯綜合征,以音譯名稱為主導詞在ICD-10卷三中直接查得到編碼Q87.2,核對ICD-10卷一,Q87.2主要涉及四肢的先天性畸形綜合征,此病主要特征是血管畸形骨肥大和軟組織增生三聯征。 遇到“某綜合征”這樣的編碼: 第一選擇綜合征作為主導詞; 第二通過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變換主導詞進行查找; 第三以人名地名的綜合征可以直接按其音譯名進行查找。 遇到罕見的疾病不要急于編碼,應該及時與臨床醫師溝通,臨床醫師所掌握的醫學知識和醫學前沿進展能夠幫助編碼員快速認識疾病,正確編碼。 4、臨床醫師在出院診斷欄填寫不準確。 例如:腎錯構瘤,在病理欄內填寫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編碼員以錯構瘤為主導詞在ICD-10卷三中見:Q85.9,核對ICD-10卷一,Q85.9指未特指的斑痣性錯構瘤病,在Q85的類目下,沒有不包括腎血管平滑肌瘤的說明,不能認為編碼員錯誤,但如果以血管肌脂肪瘤為主導詞查找得到的形態學編碼為:M8860/0;再以脂肪瘤為主導詞在ICD-10卷三查找得到D17.7,核對ICD-10卷一,D17.7為其他部位的良性脂肪瘤樣腫瘤,包括腹膜和腹膜后腔,所以腎錯構瘤的完整編碼為D17.7 M8860/0。 5、習慣性書寫某術后導致編碼錯誤。 臨床醫師習慣書寫某術后的診斷名稱。 例如:脛骨骨折術后(Z98),仔細閱讀病案可知患者是因脛骨骨折術后取鋼板(Z47.0)住院; 乳腺術后(Z98),仔細閱讀病案發現患者乳腺癌術后來住院化療(Z51.1); 闌尾術后(Z98),閱讀病案發現患者術后發熱,傷口紅腫,實際應該是闌尾術后傷口感染(T81.4)。 某術后(Z98),是說明某部位手術后的一種狀態,在本次住院期間不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如果把某腫瘤術后的放療(Z51.0),某術后人工造口維護(Z43)都編碼為(Z98),即造成了醫學數據的丟失、DRGs數據不準確,也影響醫院的經濟收益。 6、分開寫出院診斷導致編碼不準確。 臨床醫師所作出的出院診斷往往是分開寫的。 例如:肝硬變(K74.6)、食管靜脈曲張伴有出血(I85.0) 其正確編碼應為:肝硬化伴有食管靜脈破裂出血(K74.615)。 例如:膽囊結石(K80.2)、慢性膽囊炎(K81.1)、膽管結石(K80.5) 其正確編碼應為: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K80.101),膽管結石伴慢性膽囊炎(K80.403)。 以上例子說明,有聯合編碼的疾病,一定要用聯合編碼,這樣更能體現疾病的性質和輕重程度。 7、漏編Z53。 ICD-10卷一中指出Z53是指為特殊操作而與保健機構接觸的人,但操作未進行。 例如:患者因肺惡性腫瘤住院,由于術后檢查發現股骨轉移,考慮愈后情況和經濟壓力家屬決定放棄手術。 正確編碼應是:肺惡性腫瘤(C34.9),股骨繼發惡性腫瘤(C79.5),因病人家屬原因未進行操作(Z53.8),惡性腫瘤形態學編碼(M8000/3.Z53)不能作主要編碼,只能作其他編碼。 8、漏編另編碼。 臨床醫師操作欄內填寫: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在ICD-9-CM3中以插入為主導詞查:插入-非藥物洗脫冠狀動脈支架置入為36.06,-藥物洗脫狀動脈支架置入為36.07,另編碼置入血管支架的數量(00.45~00.48),治療血管的數量(00.40~00.43),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00.66),分支血管的操作(00.44),冠狀動脈造影(單根導管或多跟導管)(88.55~88.56)。所以編碼員在編碼過程中要仔細閱讀病歷,不能只是簡單的看首頁或者依靠計算機編碼,要結合工具書查找編碼,否則會漏掉另編碼。 9、編碼員對于新技術含義不了解。 VSD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ICD-9-CM3中沒有現成的編碼來說明VSD封閉引流術,根據手術與操作編碼規則,以切開為主導詞查找編碼:按部位切開-皮膚-伴引流為86.04,切開-皮下組織-伴引流為86.04,核對86.04為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其他切開術伴引流術。 但是VSD是持續性封閉式的負壓引流,所以86.04不能完全體現出VSD的作用以抽吸,吸引術為主導詞查找編碼,查抽吸,吸引術-皮膚86.01,-皮下組織為86.01,核對86.01為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抽吸術,所以VSD引流術應該是86.04和86.01兩個編碼。 又如:甲狀腺消融術的編碼,這是一種新的微創技術,在ICD-9-CM3索引中,以消融術,破壞術為主導詞查找,均無法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編碼,查看手術記錄,根據手術及手術方式轉換主導詞,查切除術-病損(局部的)-甲狀腺06.31,核對類目表,06.31為甲狀腺病損切除術所以甲狀腺的射頻消融術的編碼為06.31。 總結 疾病分類是一項臨床管理信息統計等多方面的專業性邊緣科學,不能單純依賴計算機編碼,要結合編碼原則,仔細閱讀病歷,才能不會漏掉疾病編碼。 這就要求編碼員既要熟練掌握疾病分類的知識技能和編碼規則,又要能夠理解ICD-10中的疾病名稱和臨床術語,還要可以區分一些相似的醫學名稱,通讀病案,學習臨床知識,才能保證疾病編碼的準確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