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醫藥干貨盛宴 // 喜歡就置頂我,方便您找到我 中醫婦科常用治療大法與代表方劑 臟腑、氣血、經絡是維持和調節婦女生理活動的基礎,若臟腑失常、氣血失調、沖任督帶損傷則會導致各種婦科疾病的發生。調理臟腑,尤其是調理肝脾腎三臟是治療婦科病的關鍵,這是因為婦科經帶胎產等特有的疾病雖然是通過沖任督帶,尤其是沖任二脈直接或間接的損傷所表現出來的,但從經絡來看,沖任督帶并不是獨立的經絡,它附屬于臟腑的奇經八脈,臟腑發生的病變會通過正經累及奇經,病發于外在奇經,也會累及正經或由正經向臟腑傳變。 從生理功能來看,沖為血海,而血的來源依賴脾胃之生化與肝的調節;血的貯存與分布依賴腎的閉藏和脾的統攝;任脈雖主胞胎,但氣血、津液、陰津均源于脾胃的生化,而孕育和系胎,又依賴于腎氣的盛衰。所以,沖任二脈的功能實際上是肝脾腎三臟功能的體現。 另外,氣血失調所發生的病變,究其根本仍應歸結于臟腑,因氣血的功能與物質均來源于臟腑,臟腑安和,則氣血調暢。所以臟腑功能失調,尤其是肝脾腎三臟病變是婦科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調肝、健脾、補腎是婦科病的治療大法。下面根據肝脾腎三臟的生理功能及對婦科病的影響,談談婦科臨床最常選用的方劑及組方特點。 1 調肝 肝屬風木,喜條達,為藏血之臟,體陰用陽,為沖任二脈之所系。婦女經、孕、產、乳等生理活動均以血為用,以血為本,肝臟功能失調可導致多種婦科疾病。 根據肝臟的生理特性,調肝包含養肝血和舒肝氣兩方面, 婦科代表方為逍遙散(柴胡10g、當歸10g、白術10g、茯苓10g、白芍10g、甘草6g、薄荷6g、生姜3片)。若以肝血虛為主,常用方為四物湯(熟地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10g);若偏于肝氣郁,則在養肝血基礎上,加用平和理氣藥。 逍遙散為調肝代表方,當歸、白芍養肝血,柴胡舒肝氣,茯苓、白術扶土以生木,適用于肝郁血虛、脾失健運所致各種婦科病。 鑒于婦女經、孕、產、乳血不足而氣有余的特點,逍遙散組方尤為適合于治療婦科?。悍揭援敋w、白芍兩味養肝血,而柴胡一味舒肝氣,體現了婦科病治療以養血為主,肝血得養則肝氣不郁的治肝特點,這在婦科治肝用藥上尤為重要。若過于疏肝,會使肝陰愈虛而肝氣愈郁,即使臨床肝郁癥狀表現明顯,也應選用平和的理氣藥,如制香附、合歡皮、萱草、炒薄荷、黑芥穗等,使其理氣而不傷血。若伴腸胃脹氣,可選用佛手、香櫞皮、橘葉等較為平和的理氣藥。 柴胡、當歸、白芍是婦科臨床最常用的調肝藥。在三藥用量上應根據病情需要加以調整:若月經提前伴肝郁,柴胡用量宜小,用3~5g或用醋柴胡,以防辛開助血妄行,反之則用量加大,一般為10g;當歸、白芍兩藥一動一靜,劑量不同,療效亦有變化,若月經提前、量多,白芍用量應大于當歸,反之當歸用量大于白芍,當歸最大量可用至30g。若臨床未見脾虛癥狀,可不必選用茯苓、白術。若肝郁癥狀較重,可加薄荷以助柴胡疏肝。 四物湯為補肝代表方,有養肝血、柔肝體之意。方中以熟地、白芍養血柔肝;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兩相結合,有補有瀉,補而不滯,為婦科補血活血的良方。臨床應用可視補血、活血孰輕孰重,在藥味和劑量上加以調整:若以補血為主,重用熟地、白芍,可加砂仁以防滋膩礙胃;若以活血為主,則重用當歸、川芎,稍加白芍養血收斂,防止活血太過而傷陰血。 2 健脾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統血及升提氣機,與婦女生理、病理有密切關系。若脾功能失調,亦可引起多種婦科疾病。 健脾代表方有歸脾湯(人參10g、白術10g、黃芪20g、茯神10g、當歸10g、遠志10g、龍眼肉10g、酸棗仁10g、木香15g、生姜3片、大棗6枚)、完帶湯(人參10g、白術10g、山藥15g、蒼術10g、陳皮10g、甘草6g、柴胡5g、白芍10g、荊芥穗5g、車前子10g)、補中益氣湯(人參10g、白術10g、黃芪20g、當歸10g、陳皮10g、升麻3g、柴胡3g)。 歸脾湯是婦科補血的代表方。臨床常用于治療脾虛不攝引起的月經過多、崩漏并繼發貧血者。方中以四君子湯(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加黃芪補氣攝血,配合遠志、酸棗仁、龍眼肉養血安神;木香一味為引經藥,引大隊補藥歸于脾經,全方共奏補氣攝血、養血安神之功。 完帶湯臨床用于治療脾氣虛弱、帶脈不固的帶下病,屬于身體虛弱造成的功能性帶下,無生殖器炎性指征,臨床表現為帶下清稀無味,連綿不斷。在應用此方時,常加用鹿角霜、菟絲子、覆盆子等溫腎止帶之品。 補中益氣湯臨床常用于治療陰挺。因氣虛可引起子宮韌帶松弛,造成子宮及陰道黏膜脫垂,補脾可加強升提子宮作用。方中以人參、黃芪、白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陳皮活血行氣,有補必兼行之用;升麻、柴胡稍用以助升提,用3~5g即可,不可過量,因參芪術草甘溫之藥皆具上升之性,若過用升藥,可引起頭暈。方中亦可加枳殼、益母草促進子宮收縮。枳殼配方中白術,亦稱枳術丸(白術30g、枳殼30g),有很強的收縮子宮作用。 3 補腎 腎為先天之本,乃水火之臟,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的根本。腎是天癸之源,為沖任之本。女性腎氣盛,腎陰腎陽平衡,則任通沖盛,體健經調,胎孕正常。反之,則經、孕、胎、產諸病叢生。腎在女性生理和病理上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婦科補腎代表方為左歸丸(熟地10g、山藥15g、山茱萸10g、枸杞子20g、川牛膝10g、菟絲子30g、鹿膠10g、龜膠10g)、右歸丸(熟地10g、山茱萸10g、山藥15g、枸杞子20g、菟絲子10g、鹿角膠10g、杜仲10g、當歸10g、肉桂5g、制附子10g)、五子衍宗丸(枸杞子20g、菟絲子30g、五味子10g、沙苑子20g、車前子10g)。 由于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只宜封藏,不宜泄露,故治腎應以補益為法。腎陰虛宜甘潤壯水以滋養;腎陽虛宜甘溫益氣以溫煦。但在用藥上還應考慮到腎為水火之臟,陰陽互根,“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因此,左歸丸、右歸丸是婦科臨床最常用的補陰以配陽、補陽以配陰的方劑。在補腎陰和補腎陽的藥物搭配上,一般可采用“三七開”的原則:補腎陰用七分陰藥,三分陽藥,補腎陽用七分陽藥,三分陰藥。 五子衍宗丸為平補腎陰腎陽之劑。原方以枸杞子、五味子滋補肝腎;菟絲子、覆盆子溫腎益精,四藥雖有偏重,但作用平和,無滋膩與溫燥之憂,車前子通利下竅,四補一開,補必兼行。全方補腎固精,適用于腎虛崩漏、不孕等證,適宜長期服用。 在臨床應用時,可以女貞子、沙苑子替代五味子、覆盆子,組成新的五子衍宗丸。因女貞子較五味子更長于滋補肝腎之陰,沙苑子溫腎固攝,但溫而不燥,助陽之力強于覆盆子。此方雖仍為平補之劑,但溫腎固精作用更為顯著。 由于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臨床上可見到肝郁腎虛所致月經前后不定期的病人。肝過于疏泄,則月經提前、量多;腎過于封藏,則月經錯后、量少,故治療應以調肝補腎為法,代表方為《傅青主女科》中的定經湯(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0g、山藥15g、菟絲子15g、黑芥穗5g)。其中柴胡、當歸、白芍調肝;山藥、菟絲子補腎;黑芥穗調氣,有補必兼行作用。 小結臨床疾病復雜多變,組方應根據病情靈活運用,方劑相互搭配,以適合病情需要。如治療大法以補益肝腎為主,則用四物湯合五子衍宗丸加減;若以調肝理脾為主,則以逍遙散加減;若以調肝補腎為主,則以定經湯加減。如此靈活應用,方可以不變應萬變。 對于婦科病的治療,除了調肝、健脾、補腎三大法則,活血化瘀也是治療婦科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隨著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深入開展,活血化瘀法在婦產科領域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廣泛應用于對一些疑難病證的治療。掌握和運用好活血化瘀法,對婦科醫生來說亦是十分必要的。 對于血瘀證,一般多以活血化瘀和破瘀消癥為總的治療原則,同時配合理氣、溫經、涼血、軟堅等輔助治療。 活血化瘀法主要針對血瘀氣阻,血行滯澀之證,常用方劑為桃紅四物湯(桃仁10g、紅花10g、熟地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10g)、生化湯(當歸10g、川芎10g、桃仁10g、炮姜10g、甘草6g)或四逆散(柴胡10g,枳實10g、赤芍10g、生甘草10g)加丹參、三七等;破瘀消癥法主要針對血瘀日久,凝聚成塊或阻塞脈道之證,常用方劑為瓜蔞根散(桂枝10g、蟲10g、桃仁10g、天花粉10g)、桂枝茯苓丸(桂枝10g、桃仁10g、赤芍10g、茯苓15g、丹皮10g)、抵當湯(水蛭10g、蟲10g、桃仁10g、酒大黃10g)等。 上述兩種法則是根據血瘀的不同程度而設。前者不一定為有形的瘀血,或僅僅表現為血行緩慢,不夠通暢;而后者則已見有形凝塊,故掌握活血藥的作用強度及適用范圍十分重要。若針對無形的瘀血(僅表現為血行緩慢者),一般選用當歸、川芎、益母草等活血藥;若有形瘀血尚不明顯時,可選用桃仁、紅花、蒲黃、五靈脂等化瘀藥;對于有形的血塊,應選用三棱、莪術、血竭、蘇木等破血藥;而對于有形的死血,則應選用水蛭、蟲、虻蟲等蟲類逐瘀藥。 臨床可以《金匱要略》中的瓜蔞根散作為逐瘀首選方,因為蟲是力量最強的逐瘀藥,方中桂枝配桃仁、赤芍活血化瘀,配虻蟲破瘀消癥,在大隊活血藥中加天花粉養陰收斂,以防活血太過。全方選藥合理,搭配有當,是很好的逐瘀之劑。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