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01 一、知識點 1、方向:自西向東(如圖A)。 (1)從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如圖B)。 (2)從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如圖C)。 (3)東經度增大的方向,西經度減小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方向。 2、周期:1個恒星日(23時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相等,約為15°/h。 (2)線速度:隨緯度增大而減小。 (圖解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 二、思考: A 航天發射基地為什么多選擇在低緯度地區,并且選擇海拔較高的地區? 提示:緯度越低,自轉線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發射時節省燃料。 B 在航天發射時為什么總是向偏東方向發射? 提示: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轉速度,節省發射燃料。 三、考點分析: 1.影響地球自轉線速度的因素
2.地球自轉線速度大小的應用 (1)判斷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線速度越來越大的為北半球;越來越小的為南半球。如上圖位于北半球。 (2)判斷緯度帶 如:上圖位于中緯度。 (3)判斷地勢高低 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凸向低處說明線速度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大,即地勢較高(如上圖中A處可能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轉等線速度線凸向高處,說明線速度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小,即地勢較低(如上圖中B處可能為谷地、盆地等)。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02 一、知識點 1.產生晝夜交替 (1)圖中甲為夜半球,乙為晝半球,︵為晨線。 (2)晝夜現象的成因: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也就不斷地交替。 (3)周期:1個太陽日,即24小時。 2.產生時差 (1)地方時 ①定義:因不同經度而出現不同的時刻,東早西晚。 ②特點:同一條經線上的各地,地方時相同;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 (2)時區和區時 ①時區: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 ②區時:每個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該時區的區時。 3.使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發生偏轉 (1)偏轉原因: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 (2)偏轉規律:北半球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赤道上不偏轉。 二、考點分析 1.地方時的計算 地方時的計算依據:地球自轉,東早西晚,1度4分,東加西減。求地方時的步驟與規則如下圖所示: 2.區時的計算 特別提示: 在進行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時,盡量要按照東(經度或時區)早西(經度或時區)晚的原則,盡可能不跨越日界線;在跨越日界線時,一定要注意日期的變更。 3.與行程(運動)有關的時間計算 例如:若有一架飛機某日某時從A地起飛,經過m小時到達B地,求飛機降落到B地的時間。 可以用兩種公式計算: (1)降落到B地的時間=起飛時A地的時間±時差+行程時間(m)。 (2)降落到B地的時間=起飛時A地的時間+行程時間(m)±時差。 注意: “±”選取原則為東加西減。 三、考點分析 1.日期的變更 因地球自轉,一般情況下,地球上有兩個日期,故在進行時間的換算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的變更,因此我們應明確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明確日界線的類型
(2)明確日期的變更特點 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過0時經線日期要加一天,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則要減一天。 如下圖所示: ①經線展開圖示 ②極地投影圖示 (3)確定日期范圍 ①新的一天范圍,從0時所在經線向東到180°經線。 ②舊的一天范圍,從0時所在經線向西到180°經線。 (4)計算日期比值 ①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經度數/360°。 ②舊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舊的一天所跨經度數/360°。 ③新舊兩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經度數/舊的一天所跨經度數。 晨昏線圖的判讀 03 一、知識點 晨昏線是太陽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晨線和昏線組成,故又稱為晨昏圈。 晨昏線是太陽光照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隱含的諸多地理信息是我們判讀太陽光照圖的重要突破口。在不同的光照圖中晨昏線的形態不一樣,有的圖只顯示晨線或昏線,有的圖顯示晨線和昏線的一部分,有的圖顯示整個晨昏線。 如下列四幅圖: 1.晨昏線的判斷方法 如下圖中,︵為晨昏線,據東經增加方向為地球自轉方向知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可判斷︵為昏線,︵為晨線。 2.晨昏線圖中地球自轉方向的判斷方法 3.晨昏線圖中地方時的判斷方法 4.晨昏線圖中日期和節氣的判斷方法 (1)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日期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對應的節氣是春分或秋分。 (2)晨昏線與經線圈相交且與極圈相切
5.晨昏線圖中太陽直射點位置的判斷方法 (1)確定緯度:上圖中Q點為太陽直射點,直射點Q的緯度=90°-AF的緯度(出現極晝的最大范圍)=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α。 (2)確定經度:地方時為正午12時的經線為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如上圖中Q點所在的平分晝半球的經線,通過時間計算可求出其經度度數。 6.晨昏線圖中晝夜長短的判斷方法 (1)晝夜長短分布規律的判斷 (2)晝夜長短的計算方法 ①晝長=晝弧所跨經度數除以15°的商。 ②夜長=夜弧所跨經度數除以15°的商。 ③晝長=(12-日出地方時)×2=(日落地方時-12)×2=日落地方時-日出地方時。 7.晨昏線圖中日出、日落時間的判斷方法 日出時間=某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地方時。 日落時間=某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地方時。 高中地理導讀 衡中鬼才老師把3年地理知識編為“順口溜”,學生背會全班一半滿分 高中地理計算題通關公式大全,文科生再也不用頭疼了?。ǜ搅曨}可打?。?/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