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外省人覺得廣東人很恐怖,什么都吃 煲仔飯、油炸鬼和人頭飯 并稱粵菜三大“殘忍料理” 曾經(jīng)嚇倒全國吃貨,讓我為廣東吃貨正名 這25個(gè)“名不副實(shí)”的小吃,你吃過多少個(gè)? 屎坑粉 如果向外省的朋友推薦廣州特色的“明記屎坑粉” 一定又會(huì)被誤會(huì)“廣東人什么都吃” 這是廣州西關(guān)飲食界的傳奇, 因?yàn)橐郧芭赃呌虚g公廁 所以名曰:屎坑粉! 鼻屎糖 在廣東涼茶鋪賣涼茶怕太苦 就會(huì)送一兩顆這樣的糖,喝完涼茶馬上吃 因?yàn)樗趾谟珠L得一坨坨的 所以很多廣東的小盆友都叫它鼻屎糖 它還有陳皮,無花果,話梅等味道可以選 老鼠粄 客家梅州的老鼠粄? 用老鼠做飯?要不要這么重口味??? 只是因?yàn)橥庑慰雌饋韮深^尖尖的 覺得它長得特別像老鼠~ 其實(shí)「粄」是一種大米制品,跟老鼠沒關(guān)系 糖不甩 相傳“糖不甩”還跟男女姻緣相關(guān)呢 舊時(shí)男婚女嫁如果女方家長同意 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這門親事“甩”不了了 如不同意,則煮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 一看就知道這門親事“散”了! 雞仔餅/小鳳餅 廣東四大名餅之一的“雞仔餅”是潮小妹最愛吃的餅, 口味甘香酥脆,主要用料為 面粉、花生、芝麻、核桃等, 始創(chuàng)于清朝咸豐年間的廣州, 至今有270年的歷史。 小鳳餅是廣東地區(qū)傳統(tǒng)名點(diǎn),廣式糕點(diǎn)之一。 原稱雞仔餅或鳳餅, 因有腐乳香味,又稱'南乳風(fēng)餅'。 小鳳餅并不肥膩,咸中帶甜,口感松脆 可以吃得到果仁、芝麻、瓜子和肥豬肉 煲仔飯 煲:用火煮; 仔:小寶寶; 難道…… “煲仔飯”是說用小砂鍋(仔)燜燒出來的飯 人頭飯 “人頭飯”這名字可就厲害了 在外地的餐館點(diǎn)了“人頭飯”真嚇呆服務(wù)員 此“人頭”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人頭 而是按照人的個(gè)數(shù)來上 一人一碗! 豬腸粉 豬腸粉里面是沒有豬腸的! 豬腸粉的蒸制與沙河粉相似 粉皮卷起成長條形,因其狀如豬腸得名 真的很佩服廣東人取名的方法,簡單粗暴直接 雞屎藤餅 這是廣東江門的清明傳統(tǒng)小吃 是用雞屎藤打成粉制作成的 味道香甜口感軟糯, 雞屎藤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干蒸 “干蒸”不是單單指天氣很熱! 廣東早茶一盅兩件出現(xiàn)得最多的單品之一 外省人稱的“燒賣”又叫“干蒸”, 里面是肉和蝦仁! 馬拉糕 馬拉糕是廣東常見的傳統(tǒng)糕點(diǎn)之一 原名叫“馬來糕”, 它原是新加坡馬來族人愛吃的一種食品 后來傳入香港、廣東一帶 才被廣東方言稱為“馬拉糕” 新鮮做好的馬拉糕聞起來有一股誘人的甜香 吃起來松軟甜香有彈性。 牛脷酥 牛脷酥是廣東省常見的小吃, 很多人都將之與粥一起吃。 但牛脷酥并不是里面真的加了牛舌 只是外形像極了牛的舌頭, 廣東人忌“舌”音(同“蝕”) 所以便有了這個(gè)好彩頭的名字。 車仔面 車仔面是潮小妹最愛吃的 如今在7-11等便利店就能嘗到~ 一開始香港街頭涌現(xiàn)了流動(dòng)“走鬼” 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面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面 因此大家都叫它“車仔面” 艇仔粥 有吃船的艇仔粥? no!no!no! 艇仔粥的名字其實(shí)沒什么特別 大家猜也能猜到,就是在船上賣的粥唄 糖水 外地人來廣東一聽“喝糖水? 大多會(huì)誤以為是甜甜的水 我們的糖水就等同于“甜品” 粵語一般稱“食糖水”而不會(huì)稱“飲糖水” 廣東人最愛煲的糖水有: 番薯糖水、木瓜銀耳糖水、海帶綠豆糖水、 雞蛋腐竹糖水、蓮子百合紅豆沙、水果西米露、 蓮子百合銀耳湯、芝麻糊、新鮮的生姜、 冰糖燕窩、冰糖燉雪梨、鮮奶燉蛋、楊枝甘露。 五柳炸蛋 五柳炸蛋真的跟“炸彈”沒什么關(guān)系 口感還酸酸甜甜的很開胃 鍋里的熱油中倒入打好的雞蛋漿 油鍋里的雞蛋會(huì)迅速膨脹, 炸至蛋邊的顏色呈金黃微焦 姜撞奶 如此簡單粗暴的名字 姜撞奶是先把姜汁放在碗里 然后用煮熱的牛奶“沖撞”到上面 不到兩分鐘工夫,就會(huì)凝結(jié)成軟滑可口的精品 布拉腸 拉腸是一種使用米漿作成的廣東地區(qū)傳統(tǒng)名吃之一 又稱布拉腸 師傅將一勺米漿倒在蒸籠上面的布上 撒上幾片肉幾條青菜,熟了之后 他用大刀將腸粉從布上刮下來 放在碟里才熱騰騰地淋上的醬油 一份香軟可口的布拉腸就做好了 齋燒鵝 就是用素食做成像燒鵝一般的食物 牛三星 真的跟手機(jī)那個(gè)“三星”沒什么關(guān)系??! 牛三星湯里面一般有牛心、牛肝、牛腰 吃的時(shí)候才把牛三星灼熟 然后加入湯底,放上咸酸和韭菜! 啫啫雞 啫啫雞用的溫度高、必須是猛火干燒, 真的有啫啫啫的聲音?。?/span> 故名啫啫雞。 碗仔翅 早在上世紀(jì)70年代, “魚翅撈飯”是豪氣的象征 后來街邊的小販也會(huì)用粉絲 替代魚翅做碗仔翅 記憶中小小的一碗,份量不大,但為它著迷。 油炸鬼 在廣東,油條的俗稱是“油炸鬼” 也就是“油炸檜”演變而來的讀音 平時(shí)早餐一碗白粥一份油炸鬼,滿足! ...... 由此可見, 廣東人真的什么都吃的! 在饑不擇食的情況下,還可能會(huì)“食自己”! 不得不佩服廣東人的腦洞, 能把美食的名字起的如此別致。 身為廣東人的潮小妹, 深深愛著廣東這片土地, 那么,你呢? 請(qǐng)為我們的大廣東點(diǎn)個(gè)贊吧! ▍信息來源: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