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股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術后骨折延遲愈合而言,采用髓內釘動力化治療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但臨床研究發現,只有少數病例采用這樣治療策略可實現骨折的成功愈合。盡管普通認為,髓內釘動力鎖定孔中置入螺釘的動力化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到目前為止,尚未臨床或試驗研究證實這種技術的有效性。另外,對于股骨髓內釘動力化的時機問題也很少見諸報道。 最近,臺灣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的Kui-Chou Huang等醫生通過病例觀察研究,對股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術后骨折延遲愈合采用動力化治療的方法及時機進行了考察,他們的研究結果被發表在近期出版的Injury雜志上。 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間因股骨干骨折采用靜態交鎖髓內釘固定術后出現延遲愈合的39例連續性患者納入該研究,對所有病例的骨折延遲愈合均采用動力化治療。髓內釘動力化治療的適應癥為骨折斷端因骨吸收出現間隙或置入鎖釘后骨折部位存在過度牽開者。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年齡,性別,動力化方法,骨折類型,從置入髓內釘到實施動力化的時間以及動力化的療效等資料數據進行記錄、評估,并整理后進行統計學分析。 數據結果顯示,相比將髓內釘一端所有鎖釘均取出方法,保留髓內釘動力鎖定孔中1枚鎖釘的動力化方法其患者的骨折成功愈合率顯著更高(14/15 vs 14/24, p = 0.028)。總體而言,相比24周之后動力化治療的患者,10-24周內采取動力化治療的患者其骨折愈合的機率顯著更高(p = 0.027)。在取出髓內釘一端所有鎖釘實施動力化的患者中,10-24周內動力化者其骨折愈合率顯著高于24周之后動力化者(83.3% vs 33.3%, p = 0.036)。而采用動態鎖定實施動力化的患者中(保留髓內釘動力鎖定孔中1枚鎖釘的動力化方法),在骨折愈合率方面,10-24周內動力化者與24周之后動力化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病例在一般資料的其它變量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根據病例觀察結果,作者得出如下結論,(1)在股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治療中,相比比髓內釘一端所有鎖釘均取出方法,采用保留髓內釘動力鎖定孔中1枚鎖釘的動力化方法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2) 相比>24的延期動力化,10-24周內的早期動力化的治療效果更佳。將髓內釘一端的所有鎖釘均取出的動力化方法其促進骨折的成功率較低。 表1.39例患者的骨折類型 表2.動力化治療成功與失敗病例的影響因素對比 表3.動力化方法和時機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表4.文獻記錄中采用取出髓內釘一端所有鎖釘動力化方法的時機和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