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不來,晚上睡不著,白天打瞌睡,“中國式上班族”的日常是崩潰的,煩煩煩煩煩煩煩;“中國式學生族”的日常是無奈的,困困困困困困困......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眼下夏秋交際,正是瞌睡蟲肆虐的時候,好多人都留言咨詢失眠怎么艾灸。有人說,我每天晚上都會夢魘,必須開燈才敢睡覺,我要怎么辦呢?也有人說,我長期失眠,睡不好白天就會頭暈腦脹,生不如死。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的調查結果: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也就是說超3億國人,有著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由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年輕人失眠群體越來越多,另外神經衰弱性失眠也占據大部分以女性居多。 失眠通常指入睡困難或維持睡眠障礙(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難),導致睡眠時間減少或質量下降不能滿足個體生理需要,明顯影響日間社會功能或生活質量。 中醫認為,失眠即“不寐”,亦稱“不得眠”、“不得臥”、 “少睡”、 “無眠”、“目不瞑”等,因外感或內傷等病因,致使心、肝、膽、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心神不安,以致經常不得入寐的一種病癥。 常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癥狀。 我們可以根據各種情況而采取不同的艾灸穴位及拍打部位。 一,入睡困難的,艾灸穴位是百會、至陽、心俞、脾俞、膽俞、三陰交和涌泉穴。可以每天選擇3到4個穴位艾灸,可以自己觀察下艾灸哪幾個穴位對你入睡比較有幫助。 二,徹夜難眠的情況下,艾灸穴位是百會穴,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腧,涌泉穴。 三,醒后不寐的情況,如果醒后不易入睡持續的時間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通常這樣的情況每次基本是在固定的一個時間段醒過來的。我們的調理要根據醒過來的不同時間段來采取不同的穴位。 如果總是在12點左右醒的,是因為心包有積水或者淤堵、毒素,那么艾灸穴位心包經為主,艾灸大陵穴,少府穴、勞宮穴 ,行間穴。拍一拍腋窩 ,每次每個腋窩拍打300到500下,可以祛除心臟的火郁毒素,對于氣滯血淤、心脈痹阻所致心臟疾病,刺激腋窩可調整氣血,改善心悸、胸悶、氣短的效果。同時腋窩也是八虛之一,也是肝膽留邪之處,所以對于肝膽方面的問題也有效果,又能提高心臟的功能,讓積水快一點出去。 如果總是在1點之后醒的,一點到三點血液是流經肝臟,肝氣會比較旺,總在這個時候醒是因為肝熱造成的,調理上以艾灸肝經為主。艾灸陽陵泉,太沖穴。達到疏肝理氣,散肝火的目的。 平時可以多多敲打大腿那一處的肝經,有時間的話一整條肝經都可以按壓下,遇到有痛點和結節點多加按摩。 如果總是在4點以后醒 ,這個是肺的問題,需要清肺熱,也可能是心肺淤堵。調理上以艾灸肺經為主。艾灸尺澤穴,魚際穴 、合谷穴。加上拍打肘窩, 肘窩乃心肺留邪之處,所以拍打肘窩能祛心肺火氣和毒素。肘窩是經絡密集的部位,分別有肺經、心包經、心經三條經絡通過,所以拍打這個部位可以排除心肺的火氣和毒素可以在肘窩這個位置連續拍打10分鐘以上。拍完后,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色的痧,可保這口“井”排污通暢。很多人睡不著很煩躁,越煩越睡不著,翻來覆去地在床上“烙餅”。拍一拍肘窩,打通心肺經,就睡得安穩。 還有很多灸友留言道,艾灸后開始整夜整夜睡不著是怎么回事兒呢?我還能不能繼續艾灸了? 艾灸之后,人體陽氣會上升,如果這個患者陰血相對偏虛,陽氣在短時間內提升,相對于陰血就會過盛,所以精神會出現亢奮。 如果艾灸患者體內邪氣太盛,在陽氣不足前邪氣就會占上風,所以人體整體素質都會便弱,但一旦正氣提高,有能力和邪氣做斗爭,這個時候陽氣就不會乖乖地受外邪的控制,起來反抗。 這樣也會容易引起灸后失眠的好轉反應。這也是陰陽重新建立健康的合作關系的一個正常過程。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可以每次艾灸之后配合灸涌泉穴和太溪穴,一方面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滋陰,可以幫助身體盡快調整到陰陽的狀態,失眠的癥狀會自然消失。 沒時間艾灸也沒關系,只需要每晚睡前將艾草養生足貼貼于兩腳腳底涌泉穴處,對促進睡眠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艾灸過后貼足貼,更能讓艾灸效果事半功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