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來臨,干燥是其主要的氣候特點,中醫把這種氣候稱為“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秋季在“五行”中屬金,五臟中的“肺”也屬金,旺于秋季。肺喜潤惡燥,主呼吸與大氣相通,外合皮毛,與大腸相表里,故燥邪最易傷肺,引起咳嗽或干咳、口舌皮膚干燥、便秘等癥。 防秋燥傷肺,日常飲食中可多食用養陰、生津、潤肺的食物。“五味”中,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故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滋陰潤肺”、“少辛增酸”是秋季飲食的基本原則。 秋季上市的許多水果,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功效,而且美味可口,是秋季養生保健的食療佳品。 梨 秋梨性甘涼,具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化痰止咳等功效,對肺熱咳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還可助消化、增食欲、解熱利尿。可供生食、榨汁或燉煮。 柑橘 柑橘性涼味甘酸,具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適用于肺熱咳嗽、熱病后津液不足口渴等癥。 甘蔗 蔗汁性平味甘,具有解熱、生津、潤燥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結、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等癥。 荸薺 荸薺又被稱作“地下雪梨”,具有涼血解毒、清熱生津、化濕祛痰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等癥。 葡萄 葡萄營養豐富,能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常食用能滋陰除煩。 棗類 棗類是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佳品,能潤心肺、補五臟,增強抵抗力,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酸,能養陰生津,收斂作用明顯,適合津液不足、口燥咽干、腹瀉等人群食用。 柿子 柿子具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的功效,能消除燥火、止干咳、通大便。 除了上述各種水果,我們的膳食譜還可增加豆類、乳制品、蜂蜜、芝麻、蓮子、百合、銀耳、山藥、麥冬、沙參等藥食品。其中,沙參、山藥、百合等中藥,能夠促進呼吸道和胃腸道的腺體分泌,是常用的潤燥之品。下面介紹幾款適宜秋季食用的藥膳供讀者選用。 杏仁10克,去皮,打碎,雪梨一只去皮,切片,同放碗內,加冰糖20克,開水適量,然后置鍋內隔水燉煮1小時即可服用。杏仁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雪梨能養陰清熱、潤肺止咳,二者結合食用,適用于肺熱燥咳之癥。 雪梨2個,川貝母15克,豬肺40克,冰糖適量。先將雪梨切成小塊,豬肺洗凈,切成小塊,川貝母洗凈,一起放入砂鍋中,酌加冰糖和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煮3小時左右,吃雪梨、豬肺,飲湯。適用于治療肺陰虧虛所致的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咳血等癥。 干百合15克,提前泡軟;銀耳30克,提前泡發;粳米100克,與泡好的百合、銀耳同煮成粥,還可搭配蓮子、枸杞、紅棗等,冰糖調味。此粥具有養胃潤肺、祛燥生津的作用,適用于秋季肺燥所致的口干、咽燥、鼻干、干咳等。 百合、天冬、麥冬各250克,蜂蜜適量。將上述材料洗凈加清水用文火煎煮2小時,過濾取汁濃縮成膏,每100克浸膏加蜂蜜50克混勻,每日早晚10至20克用白開水調服。適用于治療燥咳痰少、心胸煩悶、失眠多夢等癥。 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外,還應該盡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則,如蔥、蒜、姜、辣椒等熱性食物,食用后容易導致上火,身體內熱加重,會引起皮膚干燥、口干舌燥、口腔潰瘍、便秘等。還須注意不能過多進補,以免損傷脾胃。 原創文章,轉載須注明作者和來源 作者:陳永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