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造像》全名叫《比丘慧成為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記》,又稱《慧成造像記》,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九月十四日刻于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孟達撰文,朱義章書。共記10行,每行20字,另額文6字,都是陽文鑿刻,每字四邊都界有方格。 國家圖書館收藏了完整的拓片,立軸,系清乾隆嘉慶(1736--1820)時最好的拓本。拓片連額通高75厘米,寬39厘米,為胡震舊藏,旁邊有胡震、錢松、徐繼、齊學裝、孫文川、蔣敦復、胡遠、黃炳、周閑等題記觀款共計十三款,并鈐蓋有“胡震之印”“黃節讀碑”、“胡鼻山藏真印”、“錢松叔蓋印信宜長壽”、“竹節硯齋金石文字”、“癡伯”、“周閑金石同壽”、“劍人”、“公壽”、“松”等印章。 龍門造像題記里有刻書者姓名的只有它和《孫秋生造像記》,非常可貴。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始平公》出孔羨,具龍威虎震之規。”楊守敬在〈平碑記〉中說:“《始平公》以寬博勝。”胡震跋日:“字形大小如星散天;體勢顧盼如魚戲水。錢松題曰:“此龍門石刻中冠于當世者也,石刻中之陽文古來只此矣。”趙之謙謂此記是“北魏造像中最佳者”。吳昌碩謂“此刻用筆沉猛,所謂郁勃縱橫如古隸”。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朱義章是“工絕一時,精能各擅”的書家,并稱贊這件書法“遍臨諸品,終之始平公,極意俊宕,骨格成,體形定,得其勢雄力厚,一生無靡弱之病,且學之亦易似” 《始平公造像》的字體是魏碑書體的一個流派。魏碑書法藝術主要是石刻,也可以叫做北朝碑版石刻藝術。魏碑石刻藝術大致可分為摩崖石刻、墓志石刻、造像石刻、碑碣石刻。造像石刻主要集中在河南洛陽,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佛像造型、圖案裝飾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尤其是造像文字,成為魏碑書體重要的方筆流派,也可以說是魏碑書體的典型代表。 《龍門二十品》亦稱“龍門體”,其中包括《始平公》、《楊大眼》、《魏靈藏》、《孫秋生》、《元詳〉、《牛橛》、《鄭長》等,龍門造像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而《龍門二十品》中應首推《始平公造像》。 |
|
來自: 秋鵠書屋 > 《漢、三國、晉、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