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的有效性不等于體系運行有效性的全部,成功的審核是客觀公正地進行審核發現,并有效地利用審核發現不斷地改進體系和運行的績效。 有效開展內審的兩個條件: 你對所審核領域的專業活動是明白的。
你已是一個成熟的審核員(至少不是一個吹毛求疵的人)
說明:第1條,如果對你所審核的活動、過程、產品或服務一無所知,提供再詳細的檢查表也無法提高審核有效性,因為你除了照著檢查表念問題不敢有任何延伸的提問,因此合格的審核員應對即將審核的領域應熟悉了解。 第2條,不吹毛求疵絕不是說審核走過場、差不多就行了的觀點。而是要始終堅持“有效性”的審核觀念。例如,對于ISO9001的內審,某工位未制定作業指導書,就以此開不符合項就有些牽強。應基于風險的思維繼續審核以確認以下問題:①該工序是否簡單?②是否是非重要工序?③員工是否清楚如何操作?④該工序是否從未出現過質量問題(可查詢制程異常清單等)。 如果以上4個問題的答案均為“是”,則不建議開不符合項。別擔心不妥,對于只有1~2個步驟的簡單工序,就算編一個文件掛在那里,也不見得能提高什么,而且還會讓被審核方認為你是一個過于較真的人。 注:以上“作業指導書”的問題對于IATF16949:2016的內審不適用,因為IATF16949:2016要求為每一個工序制定標準作業指導書,見8.5.1.2。它要求員工不僅會操作,而且要保證每一個員工在該工序的作業都是標準化、一致性的。 但對于使用”已過校準有效期“的量具檢驗產品是一定要開不符合項的,這就存在將潛在的不合格產品交付給客戶的風險。如果抽到的所有量具過期或未校準,那就是嚴重的不符合項了。 審核的第一步你應該先收集 標準的要求; 體系文件的要求; 上次審核中集中的問題點; 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 已知該部曾發生過的管理問題。
而后開始相應的策劃 過程的順序; 關鍵點的關注; 時間的有效分配; 合理的人員配置(獨立性和專業性的要求); 審核時機的確定和把握。
應該注意的事 檢查表是重要的,但不一定是詳細的 構思檢查表的三個要點 日常工作是如何處理的; 當某些非常規的事情出現時/體系是否還工作; 當出現危機時/事物是否仍在控制下。
進入現場前內部的充分協商是必要的 目的是溝通審核意圖和協調審核步驟; 同時進一步明確審核中的重點關注; 相互提醒審核中應特別注意的事項。 審核員最大的挑戰是與人相處;
因而與人打交道得十分小心; 不能讓對方反感而導致你審核的失敗; 記住:千萬不能把審核做成是審查(找麻煩)。
記住樣本選擇的原則 為了達到目標; 密切相關的; 有代表性; 樣本量:3<n<12
有效的工作方式 有效的審核順序 交談——提問 描述——聽取 文件——依據 證明——有效證據
現場審核中導致失敗的情況 高層審核是個難題 職位上本身就高過你,你有一種敬畏的感覺; 知識水平上可能比你高; 看問題的層次和深度可能和你不一樣; 但也不排除有低水平、低認識的人。
但它卻是關鍵的一步,需要你 事先做充分的準備; 標準和文件是你的依據; 應該溝通一些管理者感興趣又不脫離主題的話題; 學會用經濟語言,而避免用生硬的名詞、術語; 必須讓管理者體會到這樣的審核對推動體系確實有益; 你需要是會溝通又有一定知識面的人
同級溝通也不輕松 與作業層人員溝通應注意 禮貌待人更顯需要; 現場中作業人員是忙碌的,應而不宜花很長的時間; 要用聽得懂的語言; 不能要求工人背出文件要求; 對操作過程的觀察可代替詢問工人對文件的理解; 交談時避免打斷說話或反駁,對誤解要有耐心; 不能當著工人面前做記錄。
現場審核中要有深度 前后左右審核思路應能貫穿; 抽查可以某個產品形成的個案層層展開(從訂單-設計-采購-生產-包裝-交付-服務); 必須關注產品形成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并以足夠的專業能力作支持; 法律、法規有規定的應予重點關注; 體系的信心支撐來自于自我完善,這一點各部門均予以強化關注; 對組織內已知的問題點應予以重點審核; 管理中的難點、重點,應有足夠的經驗去識別和判斷; 對發現的冰山一角要有能探究其根基深度、廣度的能力。
證實是重要的一環 不能道聽途說; 無錯聲明應進一步確認; 責任范圍內的有錯聲明是證據。
審核發現的形成應抓大放小 不要吹毛求疵,應該懂得持續改進,小事以提醒的方式告之; 要抓住體系中的大缺失,以幫助別人能改進后有所提高; 對重復性發生的小問題,應該當作系統問題提出,這不能因小而放。
審核發現記錄和報告 不合格報告三要素 
不合格報告撰寫要求 糾正措施內審的根本落腳點 原因分析很重要,根本原因須找到; 分清糾正和糾正措施的區別; 受審方是糾正措施的主導者,但內審員應該是輔導員; 限時檢查(驗證)是關鍵。
評價審核能力和績效很必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