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由肩胛骨、肱骨和鎖骨構成,肩關節的狹義解剖學定義是指盂肱關節;但從肩關節的功能和常見病變來講,廣義的肩關節應包括兩個重要的關節,即肩鎖關節和盂肱關節。 鎖骨為S型彎曲的長骨,可分為內、外兩端和中間部,內側端連接胸骨的鎖骨切跡,外側端與肩胛骨的肩峰關節面相接,中間部稱為鎖骨體,內側端(胸骨端)末端有三角形的關節面,向內下方并稍偏向前方,與胸骨柄的鎖骨切跡相關節。外側端(肩峰端)扁平,末端有卵圓形的關節面,向外方并稍偏向下方,稱為肩峰關節面,與肩胛骨的肩峰相接。 肩關節(shoulder joint)的運動是整個肩胛帶的活動,包括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和孟肱關節。孟肱關節活動時,肩鎖和胸鎖關節均發生上下、前后和旋轉三個方向的活動。因此,其中任何一個關節發生病理改變,都會產生肩部癥狀。 肱骨頭(humeral head):骨性關節面X線表現為光滑、均勻、連續致密弧線。肱骨頭骨小梁呈網狀,關節面下骨小梁細密呈放射狀垂直于關節面。 肱骨頸(humeral neck):骨發育期,肱骨頭、大小結節與骨干之間均有骺板軟骨。閉合后殘留“人”字形骺線。肱骨頭與骨干的骺線正是肱骨關節軟骨的周邊。這個部位稱為解剖頸(anatomIcaneck)。肱骨頭與大小結節的骺線以下為干骺部,稱為外科頸(surgical neck)。 肩盂和盂唇(glenoid,labrum):肩盂呈橢圓形,關節窩淺小,骨性關節面呈弧形骨板。盂周邊有纖維軟骨唇稱為盂唇,以加大關節面。 肩袖(rotator cuff):是由附著在肱骨大小結節及外科頸前后面的4個肩部肌腱組成。前有肩胛下肌腱,上有岡上肌腱。后有岡下肌腱及小圓肌腱。上臂借助肩袖懸吊于肩胛骨之上。 關節囊、韌帶(articular capsule,ligament):關節囊寬闊松弛,起于肩孟周邊,止于肱骨頭解剖頸。有喙突韌帶和孟肱韌帶加強。 滑液囊(bursa):肩關節周圍有多個滑液囊。肩峰下、喙突下、三角肌下、肩峰皮下等部位均有滑液囊,以減少孟肱關節活動時的摩擦。 肱二頭肌腱(biceps tendon):長頭起于肩孟上結節,在關節內通過大小結節間溝向下延至肌腹。肱二頭肌腱周圍有滑膜鞘包裹。 肩盂淺,肱骨頭大,關節軟骨面廣,既保持了肩部環轉活動的靈活性和廣泛性,又極易發生肩關節不穩癥。 肩峰與肱骨頭之間在結構上是一個狹窄腔隙。內有肩峰下滑囊、岡上肌腱、關節囊韌帶。老人關節退變、運動創傷、肩鎖關節周圍骨質增生等可導致腔隙綜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反復性機械性碰撞,可導致肩袖磨損、岡上肌腱炎、撕裂、滑囊炎、滑膜肥厚、粘連、鈣化等,從而導致碰撞與退變的惡性循環。 Tips:從零到一是循序漸進的學習,初期的解剖會比較簡要,后期的解剖內容會適當的細化與深入,學習不必加群占手機內存,置頂鼎湖影像,跟著每天學習一點點~ |
|
來自: zskyteacher > 《骨肌運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