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碎片化的時代,人人都知道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現代生活中,我們生活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時間管理的能力,尤其是成家立業后,事業家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大大提升個人效能,平衡好事業家庭,甚至還能留出一部分時間給自己??傊?,越能有效地支配組成人生的分分秒秒,你越能學會愛自己,尊重自己,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你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就越完滿。
人人都想學會時間管理,但為什么“時間管理”總是無效?很多人的一個誤區就是,在時間管理的時候,往往只看時間。
比如這個周末,你需要額外工作一小時,恰好明天早上7點到8點有一個小時,那就工作唄。這樣的安排,問題在于,明天早上雖然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但可能并沒有一小時工作的時間。
試想,如果你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并不是早晨,專注力不夠,又容易犯困,那這樣的顯然不妥,因為效能低下。又或者你是晨型人,到了晚上常常很疲憊,卻要安排自己晚上工作,效率自然也不高。你只是把這段時間分給了這件事,但對于做這件事的效果、效率卻沒有保障。
顯然,這根本不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不是填空題,這是你可以自由掌控的時間,你依次填上事項就行。又或者你有這些事情要做,填上你有空的時間就行。
這就不得不追問一個問題:時間管理究竟在管什么?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中說,我們每個人對時間的流逝無能為力,時間是不可管理的,能夠管理的,只有我們自己。究其根本,時間管理,其實是自我管理。
王瀟在她的新書《時間看得見》中也說,時間管理其實是個人精力管理、自我管理、目標管理雜糅在一起的能效管理。
時間管理的目標是提高個人效能,有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活動,獲得更多自由時間,從而更多的享受人生的快樂。如果你所謂的時間管理,沒有幫助你提高自己的效能,那都是無效的時間管理。
既然時間管理首先是自我管理。要管理自己,首先,你得認識你自己。
外部世界紛繁復雜、變化多端。如果我們總是盯著外界,根據外界認識自己、調整自己,顯然會疲于奔命卻收效甚微。不如向內認識自己,確立自己,以不變應萬變。認識自己,才能調整自己,準確地實現自己。
《時間看得見》中有一章叫做“認識你的系統”,其中一個就是你的身體系統,或者叫做精力狀況。了解你的精力狀況是實現有效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如何了解你的精力狀況?你可以問自己以下五個問題:
1.你一天睡幾個小時才足夠?
2.你的生物鐘適合早起嗎?
3.你是爆發力強還是耐力好?
4.你通過什么方式快捷“充電”?
5.你的專注力能持續保持幾小時?
這其實就是在幫助你認知自己的精力狀況。
如果上面五個問題回答起來有難度。還有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在假期里做下這件事,記下沒有鬧鐘你在幾點可以自然醒,幾點會感到疲憊想睡覺,幾點做事效率最高。
人與人的先天能量差異巨大。有的人天生精力充沛,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就夠了,每天跟打了雞血似的風火度日。有的人一天不睡足八小時就昏昏沉沉,且經不起長時間消耗。有些人是晨型人,有些人是晚上型。而你要做的就是認識你的身體系統,了解專屬于你的節奏,才能順勢而為,制定出最高效的時間安排。
我們說一個人的精力狀況,多少有天生的成分。而精力為何不夠用,為什么我們工作一天后,會覺得疲累,沒有精力?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另一個藏在我們身體里的東西,它叫意志力。
經過一天的工作,我們身體里的意志力會被消耗殆盡。隨著意志力的消耗,你的精力、注意力、專注力都會下降。
《意志力》這本書通過實驗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意志力像肌肉一樣,經常鍛煉就會增強,過度使用就會疲勞。
意志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靠,它不是時刻在線,反而常常被耗盡。比如,你的老板每天開會、加班、做決策、處理公司各種事務,很可能某天只因一件小事大發雷霆。你為了減肥長期拒絕高熱量食物,可是突然某天,開始暴飲暴食。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家人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引發爭吵,這都是長期堅持一件事,意志力消耗殆盡的表現。
在一天中,注意留意不同時段,你意志力的消耗情況。在意志力消耗嚴重的情況下,逼迫自己繼續工作或學習,效率和效果都會很差,不如學會適度地休息,讓意志力恢復后再繼續,這也是時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了解意志力的規律后,你會考慮,哪些任務是更加消耗你的意志力的,按照消耗程度排序,并根據自身損耗情況進行更加合理的任務安排,以及恰當的休息和恢復。
充分認識你自己的身體系統,了解你的精力狀況,了解意志力的工作原理,是進行有效時間管理的基礎。不了解自己的系統,就容易花太多的時間去計劃自己根本完不成的事情。不了解意志力的工作原理,就不會掌握時機,并運用善巧的方法讓意志力發揮效益最大化。
掌握這兩點,你在真正走進時間管理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