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屬于中醫痹證范疇,是以全身大關節為主的炎癥。該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多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但又并非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也有認為炎癥引起的疼痛與前列腺素的釋放有關。西醫治療多以解熱鎮痛藥物為主,也有的用激素治療,以起到抗炎、抗風濕的作用,但此類藥物長期服用可導致胃腸不適、胃潰瘍及胃出血等不良反應,故筆者主張用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痹證乃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襲肌膚,流注經絡、關節阻滯氣血運行而發生。治療上應以祛風散寒、化濕清熱為主,以萆薢化毒湯為主方,其基本藥物為:萆薢15克,木防己10克,木瓜10克,秦艽10克,薏苡仁10克,牡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當歸尾10克,白芍15克,延胡索10克,甘草5克。方中萆薢、木防己、木瓜、蓁艽祛風散寒;薏苡仁、牡丹皮化濕清熱;川牛膝活血通絡;當歸尾養血和絡;白芍、延胡索通絡止痛;甘草緩急止痛兼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湊祛風散寒,化濕清熱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