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合并以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的周圍末梢血管缺血病變導致足和腿部組織感染、潰瘍和(或)深部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
㈠ 血熱痹阻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下肢酸脹麻木,疼痛。 2.辨證要點 疼痛灼熱及因熱加重,舌質紅,苔黃,脈沉細。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間歇性跛行,或夜間痛甚,或因涼緩解,或高熱煩躁,或皮膚紫紅色,或干燥脫屑,或趾(指)甲增厚變形及生長緩慢,或肌肉萎縮等。 【治則與選方】 清熱通痹,通利經脈;可選用白虎加桂枝湯與四妙勇安湯合方。
㈡ 濕熱浸淫,瘀熱灼腐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下肢酸脹麻木,疼痛。 2.辨證要點 干性或濕性潰瘍,灼熱疼痛,舌質暗紅瘀紫,苔黃膩,脈沉細滑或沉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間歇性跛行,或身熱煩躁,或口渴,或夜間痛甚,或脫疽,或骨脫,或腿部抽筋,或大便干結等。 【治則與選方】 清熱燥濕,涼血散瘀;可選用四妙丸與犀角地黃湯合方。
㈢ 陰虛瘀痹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下肢酸脹麻木,疼痛。 2.辨證要點 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沉細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潮熱,或盜汗,或五心煩熱,或間歇性跛行,或肌肉潰爛呈紅色,或足趾干黑,或腿部抽筋等。 【治則與選方】 滋補陰津,化瘀通脈;可選用知柏地黃丸與桃核承氣湯合方。
㈣ 陽虛瘀痹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下肢酸脹麻木,疼痛。 2.辨證要點 因受涼及勞累加重,下肢發涼,舌質暗淡瘀紫,苔薄白,脈沉弱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間歇性跛行,或畏寒怕冷,或手足不溫,或肌肉潰爛呈淡白色,或肉芽色呈暗淡,或足趾干黑,或腿部抽筋等。 【治則與選方】 溫陽散寒,化瘀通脈;可選用通脈四逆湯、川芎烏芥湯與活絡效靈丹合方。
㈤ 氣血兩虛,瘀阻脈絡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下肢酸脹麻木,疼痛。 2.辨證要點 倦怠乏力,因勞累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面黃肌瘦,或心悸,或氣短,或頭暈目眩,或間歇性跛行,或下肢發涼,或皮膚色澤蒼白,或肢端肌肉萎縮,或皮膚干燥,或皮膚水腫,或壞疽潰爛,或膿似粉漿狀,或潰爛肉芽呈淡紅,或腿部抽筋等。 【治則與選方】 益氣補血,活血化瘀;可選用透膿散與補陽還五湯合方。
㈥ 氣陰兩虛,痰熱瘀阻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下肢酸脹麻木,疼痛。 2.辨證要點 倦怠乏力,五心煩熱,痛如針刺,舌質暗紅瘀紫,苔黃膩,脈沉細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面黃肌瘦,或心悸,或氣短,或頭暈目眩,或口渴,或盜汗,或間歇性跛行,或肢端肌肉萎縮,或皮膚干燥,或足暗紅腫脹,或腿部抽筋,或大便不爽等。 【治則與選方】 益氣養陰,清熱化痰,活血化瘀;可選用四君子湯、增液湯、小陷胸湯與蛭虻歸草湯合方。
㈦ 陽虛瘀熱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下肢酸脹麻木,疼痛。 2.辨證要點 下肢冰冷,痛如針刺,舌質暗紅瘀紫,苔薄黃,脈沉弱細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口渴,或自汗,或間歇性跛行,或持續性劇烈疼痛,或下肢劇烈燒灼樣疼痛,或夜間甚甚,或干枯焦黑,或潰破腐爛,或瘡流血水,或肌肉壞死流膿水惡臭,或腿部抽筋等。 【治則與選方】 溫陽散寒,瀉熱化瘀;可選用陽和湯與桃核承氣湯合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