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的最后一章中,唐僧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終于修得正果。雖然都是正果,卻有著高低之分,其中唐僧、孫悟空、沙僧是加升大職正果,豬八戒、白龍馬是汝職正果。更大區別是在于唐僧和孫悟空分別是旃檀功德佛和斗戰勝佛,而另外三人卻只是金身羅漢、凈壇使者和八部天龍。 唐僧是西天取經的核心,前世也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他成佛理所應當。然而,既沒有根基,又曾經闖下大禍的孫悟空,怎么也能成佛呢?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并沒有在意,一般都認為孫悟空武藝高強,功勞又是取經團隊中最大的,自然是成佛的人選。如果這么想,恐怕就有違《西游記》原著的本意了。 孫悟空確實取經團隊中最有本事的,但是《西游記》不是現在到處可見的玄幻小說,并不是宣揚好勇斗狠的網文。它的主旨就是講的就是皈依,即使是如同孫悟空那樣無法無天之人,也需要皈依三寶,成為佛教的護法。 更何況,放眼西游世界中,孫悟空并非的戰斗力并非一枝獨秀,甚至算不上一流高手。盡管有過大鬧天宮的高光表現,但那是因為眾多高手并未出手的前提下。如來佛只用了一個小小的賭約,就讓他被困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動彈不得。 至于說后來在取經路上,孫悟空更是見識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不是用金箍棒一路橫掃,而是經過了許多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很多妖怪,孫悟空都不能降伏,所以被現在網友調侃為“孫平平”。甚至就是頂級神仙的童子、坐騎帶上一兩件法寶下凡,都能讓孫悟空痛不欲生。 至于說孫悟空的功勞,看似第一。但我們要明白一點,那就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是在“盂蘭盆會”上早已確定的。包括花費十四年時間和九九八十一難,這都是早已安排的。孫悟空一開始還沒看透這些,頗費心思,強行打死白骨精。后來他也發現了這個秘密,于是動輒就去邀請神仙,讓他們出頭。 這樣一來,孫悟空的功勞,其實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大,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從一個野性未脫的猴子直接成佛吧,你看如來身邊的阿難、迦葉修行了多少年? 其實,除去唐僧以外,另外四人都應該有成佛的機會。這并不在于出力的多少,而是在于對于佛法以及人生的理解能力。孫悟空能成佛,在兩處關鍵時刻,說出了雷動九天之語。 第一次是在流沙河降伏遇到沙僧,取經團隊即將組合完畢之時。當時豬八戒就問了一個傻問題:為什么不用筋斗云將唐僧渡過河去? 大概很多人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既然孫悟空法術如此強大,為什么不用筋斗云載著唐僧到西天取經,非要大費周章干什么?一向被人認為急躁的孫悟空卻說出了一段頗有見識的話:別說筋斗云不能載凡人,就算能載也不行。我還有很多本領,都可以輕松過關,但這樣到了靈山,那佛也不可能將經傳給我們。 其實,不得使用作弊器,無論是如來和觀音都從未提及,但唐僧和孫悟空默契地遵守了規則,從未動過這方面的心思。因為他們明白,這世間的苦難,就是要親身經歷,代替百姓受苦,才算取得了經書,也只有這樣歷經千辛萬苦得來的經書,后人才會珍惜。 第二次是在九九八十一難中最后一難“通天河遇黿濕經書”。當老黿將唐僧師徒摔入河中,弄濕了經書后,唐僧心疼曬經書時“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然而孫悟空卻止住了他的懊惱,笑道: 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別小看這句話,其實他比已經跟隨如來多年再加十世修行的唐僧更能有領悟力。古往今來,無論是天地還是萬物,都沒有十全十美的道理,經書自然也不會十全十美。即便是佛祖所說,也一定還有言猶未盡之處。這也是現代哲學中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的關系。 佛教,歸根結底是一個世界觀,它本質上就是人對事物的看法。如來是當時的領袖,但他的看法不是絕對真理,而是有可以被后人修正完善之處。孫悟空這一句驚人之語,貌似對佛經不敬,其實蘊藏著大智慧。 其實,孫悟空在一路上,富有哲理禪理的話很多,比終日坐而論道死讀書的唐僧要多得多。也許這就是慧根,也許這才是他能成佛的根本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