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是指心房發生的較快(350~600次/分)且極不規律的心電活動。 盡管心房顫動時心房跳動較快,但電活動不可能每個都下傳到心室,因為心房與心室之間存在一堵“防火墻”,即房室結,結果是實際下傳到心室,引起心室收縮時的心電活動通常是100~180次/分。可能稍快,也可能更慢,心室的電活動節律大多也較快,而且極不規律。
心房顫動可分為陣發性心房顫動和持續性心房顫動。陣發性心房顫動時有時無,發作時短則幾分鐘,長則數小時,甚至更長。持續性心房顫動持續存在。有的慢性持續性心房顫動是由陣發性心房顫動發展而來,有的患者首次出現心房顫動即為慢性持續性。 陣發性心房顫動常常越來越頻繁,每陣發作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即所謂“心房顫動產生心房顫動,心房顫動加重心房顫動”的現象。 心房顫動的病因是什么? 心房顫動的常見病因有: 1.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 2.風濕性心瓣膜??; 3.大量飲酒(節假日心臟綜合征)。 不明原因的心房顫動,應注意除外甲亢。心房顫動可為甲亢的首發癥狀。甲亢患者的心率快,安靜睡眠時也快,還伴有多汗、手抖、體重下降、大便次數多等身體代謝加快的表現。 風濕性心瓣膜病到醫院就診時,醫生用聽診器可聞及有特征性的心臟雜音,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心臟瓣膜病的有效方式。 大量飲酒可導致心房顫動,節假日大家開懷暢飲,有人可能突發心房顫動,這就是節假日心臟綜合征。 心房顫動有哪些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是指并非明確的因果關系,而是有這些因素與無這些因素的人群相比,未來發生心房顫動的概率明顯增高。 心房顫動的最常見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和高齡。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每4~5人就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心房顫動也可見于無任何器質性心臟病,也無危險因素的患者,這時的心房顫動被稱為孤立性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患者有哪些癥狀? 心房顫動可毫無癥狀,僅在常規體檢或其他原因就診時意外發現。心房顫動有無癥狀主要取決于它發作時心率的快慢。如果發作時,甚至持續存在時,心率不快,患者可毫無癥狀;如果心房顫動發作時心率加快,患者會感到心悸、心慌、氣短、胸悶,有的患者會出現尿多的現象。因為心房的快速跳動,牽拉著心房壁,心房壁分泌一種物質——心房利鈉肽,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一般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癥狀更為明顯,因他們有發作與非發作時心率的明顯不同。 心房顫動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療? 如同所有疾病治療策略一樣,主要取決于: 1. 有無直接相關,即因果關系明確的明顯癥狀,影響生活質量。 2. 有無導致嚴重后果(致殘或致命)的風險,如二者有一,或二者都有時,顯然需要治療,二者都沒有,最好的治療是不治療,學會與其為伴。 心房顫動的癥狀主要因為心率加快和心律不整。可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或比索洛爾減慢心率,或用莫雷西嗪、普羅帕酮或胺碘酮,減少陣發性心房顫動發生,維持正常心律。慢性持續性心房顫動更多選擇減慢心率的治療。 年輕、無器質性心臟病、反復發作、影響生活質量與工作能力的心房顫動患者,可接受導管射頻消融根治性治療。但是這種有創性治療方法對于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心房顫動成功率低,復發率高,尤其患者患有慢性持續性心房顫動時,更不要盲目選擇接受。
心房顫動的風險主要是卒中等血栓栓塞所致的致殘甚至致命的并發癥。心房顫動時,心房極快而不規律的活動已不能形成有效的機械收縮,而處于一種蠕動狀態,血流較慢,容易在心房壁,尤其心房的一個“死角”——左心耳形成血栓。這種血栓一旦脫落,隨血流進入左心室,左心室射血時,把血栓泵向動脈血管,血栓可能堵塞住腦血管,導致偏癱失語。
大家熟悉高血壓是卒中的危險因素,對于心房顫動導致卒中風險相關了解還遠遠不夠。實際上心房顫動導致的卒中致殘更加嚴重。 同時有高血壓和心房顫動的患者,比單有二者之一的患者,卒中風險更大,后果更嚴重。 如何預防卒中? 首先要篩查出卒中高風險的患者。并非每一個心房顫動患者都存在卒中的高風險,風險高低并非心房顫動本身,而是患者是否同時存在其他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已患過缺血性卒中(腦血栓)、年齡在75歲以上。 有上述一種或更多危險因素的患者,需用華法林或新的口服抗凝藥物(達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阿司匹林的效果不確切。 以上危險因素都沒有的孤立性心房顫動,既不要用抗凝藥,也無須服用阿司匹林。 節選自《過好早搏心房顫動人生》 文章鏈接:為早搏、心房顫動患者送光明、送希望、送關愛、送溫暖 ——《過好早搏心房顫動人生》序 胡大一健康口訣 飯吃八分飽、日行萬步路
胡大一慢病健康的五大處方 藥物處方 運動處方 營養處方 心理(睡眠)處方 戒煙限酒處方
胡大一健康三字經 管住嘴 邁開腿 零吸煙 多喝水 好心態 莫貪杯 睡眠足 別過累 樂助人 心靈美 家和睦 壽百歲
|
|
來自: 昵稱46509957 > 《胡敎授重要提醒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