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一座建在中國北京郊區的大型綜合體,來自超過22萬噸的鋼材,價格接近140億美元,預計將于2019年9月完工。新設施被稱為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單機場機場將成為北京的第二個國際機場,開發商希望這將減輕現有旅行費用過剩的壓力。 到2025年,規劃人員表示,大興每年可搭載多達7200萬名乘客。 2019年1月17日在中國北京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屋頂工作人員的鳥瞰圖 2014年12月26日,新機場的奠基儀式在北京大興區舉行。 2016年10月10日,工人站在北京大興區南部新機場航站樓施工現場的未來登陸區域 2016年10月10日新機場航站樓施工現場工作人員 2017年10月16日,北京郊區新大興機場的施工現場如圖所示。 2017年10月16日拍攝的大興候機大廳內景
2018年1月17日北京新國際機場繼續施工。 陽光在2018年1月17日流入北京大興區正在建設的北京新國際機場內部。 2018年1月17日拍攝的航站樓大廳的廣角視圖 2018年1月17日拍攝的另一張內景 2018年8月30日,工人們站在大興機場新屋頂航站樓內的起重機內。 2018年8月30日,一名建筑工人看著航站樓。 新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置的衛星圖像的延時視圖顯示,到2015年,當土地仍然被農場和村莊覆蓋時,到2018年,隨著終點站和跑道接近完工,這些變化。 2018年8月30日施工期間看到的新屋頂航站樓內部 在2018年8月30日舉行的政府組織的媒體巡回演出期間,一名男子在候機大廳的天花板上工作。 2018年8月30日正在建設的候機大廳的廣闊視野
建筑工人于2018年10月26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附近的建筑物附近散步。 2018年10月26日,施工人員在航站樓內的高架區域工作。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鳥瞰圖 建筑工人于2018年12月19日在機場航站樓的天花板上工作。 建筑工人于2018年12月19日走出機場。
2019年1月4日新機場大樓的航拍照片 2018年12月26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筑工地鳥瞰圖 2019年1月13日,正在建設中的航站樓近距離俯瞰 2019年1月17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中國北京的鳥瞰圖 第一架檢查飛機于2019年1月22日飛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機場迎來了首次試飛,因為該飛機于周二在西一跑道上穩穩降落。 1月22日10時10分,一架“獎狀680”校驗飛機平穩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留下了第一道飛機輪胎印跡,意味著北京新機場第一場校驗任務圓滿完成,機場工程建設即將進入驗收移交階段。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榆垡鎮及廊坊市廣陽區,與天安門的直線距離46千米,距首都機場67千米,距天津濱海機場85千米,距廊坊市中心26千米,距保定市中心86千米 根據規劃,北京新機場工程投資799.8億元,規劃建設7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需求。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6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建設4條跑道,70萬平方米航站樓及相應的貨運、空管、航油、市政配套、綜合交通樞紐等設施。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同步規劃的北京新航城以南中軸為發展的主線,輻射范圍包括禮賢鎮、榆垡鎮、安定鎮、魏善莊鎮以及龐各莊鎮五個主要地區。 2025年北京新航城建成后規模相當于一個中等城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空港,成為展現中國國家形象的新國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82個近機位,跑道建設東一(3400*60),北一(3800*60),西一(3800*60),西二(3800*45),西三(3800*45)跑道,其中西一,東一跑道間距達2350米,為日后機場擴建留下了充足的發展空間。航站樓一期采用集中式布局理念,迎機面長2600米。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主航站樓和配套服務樓、停車樓總建筑規模約140萬平方米。航站樓地上地下一共5層。軌道交通在航站樓地下二層設站,地下一層是廣場式的換乘中心,可以換乘高鐵、地鐵、城鐵等,其中包括京雄城際、廊涿高鐵,還有機場快線。航站樓頭頂圓形玻璃穹頂直徑有80米,周圍分布著8個巨大的C形柱,撐起整個航站樓的樓頂。C形柱周圍有很多氣泡窗,主要用來采光。航站樓可抵抗12級臺風 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形如展翅的鳳凰,與T3航站樓“一”字造型不同,新機場是五指廊的造型,換句話說是5條腿的放射形,這個造型完全以旅客為中心。整個航站樓有82個登機口,但是旅客從航站樓中心步行到達任何一個登機口,所需的時間不超過8分鐘。 新機場選址的位置在北京、天津和雄安中間的位置上,除了高速公路外,新機場地下巨大的軌道交通網可以把京津冀周邊的旅客快速運達。共有五條軌道線路在機場外圍整合并列為一組,沿新機場中軸貫穿航站區,依次分別是,京霸城際、機場快軌、R4/S6、預留線和廊涿城際。新機場的地下東西兩側是城際鐵路和高鐵,中間三條是機場專線和地鐵。五條線路站臺區總寬度約270米,下了高鐵,有扶梯直接到新機場的樓內,這種設計在全國也是首創,換乘非常便捷,人們從豐臺火車站坐高鐵可以直接換乘,或者從雄安坐高鐵到新機場,甚至從石家莊、太原都可以乘坐高鐵到新機場。考慮到高鐵會以300公里的時速從航站樓下方穿過,為了有效緩解地下軌道運行的震動對于航站樓運行的影響,技術人員專門設計了橫間的隔震技術——這是航站樓工程的亮點和難點,屬于國內首創。 新機場航站樓的柱子并非直直的由上而下,而是每個柱子在地上地下的交界處都支了一層橡膠墊,所以,整個航站樓不是硬硬地戳在地上,而是支在1100個軟軟的橡膠墊上,這也使新機場成為全球最大的隔振建筑。新機場采用“雙層出發車道邊”設計,相當于把傳統的平面化的航站樓變成了立體的航站樓。傳統的航站樓只有出發和到達兩層,新機場實際上是四層航站樓,出發和到達分別是兩層,相當于把平房變成樓房,整個機場因此節能集約。由于北京新機場首次采用了雙層出發高架橋,因此形成了兩個車道邊。未來新機場要承載T1、T2、T3的旅客總量,如果只是一層的車道邊,根本不夠用,因此設計為雙層的出發車道邊,這也是全國首創。一層是國際到達;二層是國內到達;三層是國內自助,快速通關;四層是國際出發和國內托運行李。再加上地下的軌道交通可以很方便地把旅客送到樓內,通過地下一層的直梯直接到達出發層。新機場正在建設的是北邊的T1航站樓,建成后可以滿足4500萬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時進出港1.26萬人次的容量需求,相當于T3航站樓的總量;以后將在南側擴建一座衛星航站樓,以達到承擔7200萬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時進出港1.95萬人次的容量需求。遠期規劃在航站區南端再建設新的航站樓,以達到1億人次左右年旅客吞吐量的終端目標。新機場坐落在直徑1.2公里的圓形區域內,新機場中心區域的支撐間距達200米,為保證中心區屋面及支撐結構體的完整,以及功能區的完整,航站樓中心區的混凝土樓板有513米×411米不設縫。 高速公路 新機場高速公路(南四環—北京新機場)北起南四環路公益東橋,道路線位向南沿現狀槐房路布設,經南環鐵路、通久路、小龍河、京良路東延、西紅門路后線位折向東避讓團河行宮并繼續向南沿團河北路布設,經黃亦路、南五環路、清源路、鳳河、新鳳河、通黃路、南六環路,線位折向西南經大龍河并上跨京滬鐵路、下穿京滬高鐵,與軌道交通新機場線和京霸城際鐵路線共走廊帶布設,繼續向南經魏永路、房黃亦聯絡線、龐安路、規劃東南部過境通道、規劃新機場北線高速、天堂河、終點至新機場北側用地邊界,線路全長35公里。 新機場西側有大廣高速、東側京臺高速、北側新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南側廊涿高速公路與北京新機場高速公路直接連接新機場和市區。 機場高速南四環路至南五環路路段按城市快速路標準設計,紅線寬80米,設計時速為每小時80公里,橫斷面為雙向六車道;南五環路至新機場段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紅線寬100米,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00公里至120公里,橫斷面為雙向八車道。 鐵路 京雄城際鐵路是北京與雄安新區之間新建的一條城際鐵路,該鐵路起自京九鐵路李營站,經北京大興區、北京新機場、霸州市,終至雄安新區。 地鐵 北京地鐵新機場線,又稱北京第二機場線,全長41公里,設麗澤商務區、草橋、磁各莊、北航站樓、南航站樓站。線路于2016年底開工建設,2019年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同步投入使用。 北京地鐵20號線(R4線)是一條規劃中的連接南北兩機場的大站快線,兩端設站是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站和大興機場北航站樓站,未來可以通過這條地鐵線實現北京兩個機場的接駁交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