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時,由于無暇北顧,冒頓單于利用兵強馬壯的優勢,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朝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南)、膚施(今陜西省榆林市南魚河堡附近)等郡縣,直接威脅到漢王朝在中國北部的統治。 白登之圍 高祖劉邦六年(前201)秋,冒頓逼迫駐守馬邑(今山西朔縣)的韓王信投降,然后越長城占據了晉陽(今山西太原)。兵敗的消息雪片般飛到不遠處的長安,處于童年時期的西漢帝國受到強烈震撼。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冬季,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同時鎮壓韓王信叛亂。一場勢均力敵的血戰在所難免。在太原附近兩戰兩勝(此乃冒頓的誘兵之計)后,劉邦不顧天寒地凍、后援不繼以及大臣婁敬的苦苦勸諫(婁敬因此被關了禁閉),隨同先頭騎兵部隊乘勝追擊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以東的白登山。 冒頓單于見漢兵蜂擁趕來,在白登山設下埋伏。 這是個優美的去處,瘋長著名目繁多的古樹。倘若在春天,滿山開滿了如云的鮮花。眼下盡管已是萬木凋敝的冬日,但頭頂上是一碧如洗的藍天,腳下是層層疊疊的霜葉,連光禿禿的樹枝也在點頭微笑。在如刀的寒風里,劉邦沒有感覺到一絲寒意。 記得美國西點軍校有一條軍規:如果你的攻擊很順利,那你一定是中了圈套。果然,躊躇滿志的劉邦連同漢軍先頭部隊不知不覺地步入了冒頓的陷阱,被40萬匈奴騎兵重重圍住,被圍部隊與后續步兵的聯系也被切斷。無論是左沖,還是右突,劉邦竟然七天七夜無法脫身。 情急之下,劉邦采納了謀土陳平的計策,暗中派人用珠寶賄賂冒頓的閼氏。財迷心竅的閼氏在冒頓面前刮起了枕邊風:“你圍住漢帝不放,漢兵能不拼死來救嗎?再說我也不習慣這里的氣候,還是與人為善撤兵回國吧。”然后施展女人特有的嬌嗔和溫柔,逼著單于表態。 冒頓單于本來與韓王信的部下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他們的軍隊沒有按時前來,冒頓單于懷疑他們同漢軍有勾結,就采納了閼氏的建議,打開包圍圈的一角,讓漢軍撤出。 和親的由來 '白登之圍'后,冒頓單于屢次對漢朝邊界進行侵擾劫掠活動。劉邦在后怕的同時變得現實起來,他在向被拘禁的婁敬(后被賜姓劉)道歉的同時,耐心聽取了這位大臣一個石破天驚的建議一一和親。 作為一種綏靖政策,婁敬的解釋是:“冒頓單于作為弒父兇手,只認識武力。降服他的唯一辦法是把漢朝公主嫁給他,嫁妝一定要豐厚,他既用不著搶劫就能得到大筆財富,自然也就不必發動戰爭,況且作為漢朝的女婿是不能與岳父作對的。將來公主的兒子繼任單于,就是漢朝的外甥外孫,就更不可能與舅舅和外公作對了。” 似乎“茅塞頓開”這個詞就是專門為這一刻的劉邦量身打造的。他立即下令自己的獨生女兒魯元公主離婚改嫁匈奴。盡管女兒因為母親呂后的阻撓未能成行,但劉邦還是將一位家人子收為公主,嫁給了匈奴單于。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和親”政策的由來,也是世界上“以女人換和平”的最原始版本。 沒想到這個本屬無奈的發明給枯燥無味的民族交往史平添了一抹玫瑰色,也引發了許多或美麗或悲凄的傳奇故事。從此,進入史書的女人不再只有皇后嬪妃和公主,也有了許多的冒牌公主,如細君、解憂、昭君、文成。 再不凡的英雄也跳不出他所處的時代。冒頓其實和他的前輩沒有多少區別,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學會了侮辱別人。漢高祖駕崩,呂后聽政時,冒頓竟修書一封,要求迎娶寡居的呂后。 冒頓這種只圖一時痛快、不顧長遠后果的歷史局限性,使他的后代在不遠的將來付出了血的代價。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