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疾病,以大腸(結腸與直腸)黏膜與黏膜下炎癥為主要特征的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此病容易復發,久治不愈,而且還與結腸癌產生有一定關系。
西醫一般采用氨基水楊酸制劑(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質激素類(氫化可的松、潑尼松、甲潑尼松龍)、免疫抑制劑(環孢素、硫唑嘌呤)等藥物進行治療。
而選用中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一,在保證療程的前提下,中藥能明顯提高黏膜的修復水平,降低復發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第二,副作用小,且還有促進肝腎功能修復的作用。
中醫常按“痢疾”、“泄瀉”、“內癰瘍”辨治。藥店中,香連丸、香連化滯丸、固腸止瀉丸、補脾益腸丸等12種中成藥都能用于潰瘍性結腸炎,可它們適用證型有所不同,需辨證選藥。一般分為5個證型,下面小編來一一介紹。
一、大腸濕熱證
癥見:腹痛,腹瀉,便下黏液膿血,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同時也可見肛門灼熱,里急后重,身熱,小便短赤,口干口苦。
1.香連丸:
治下痢的名方,由黃連(吳茱萸制)、木香組成,一寒一熱,一陰一陽,有相濟之妙,使濕熱去肝脾和,諸癥自愈。該藥具有清熱燥濕,行氣止痛之效。用于濕熱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瀉,菌痢,腸炎。且有抑制潰瘍,抗腹瀉,抗炎,鎮痛,抗菌作用及抑制腸蠕動的作用,是治療腸炎的有效藥物。
2.腸炎寧片:
由地錦草、金毛耳草、樟樹根、香薷、楓香樹葉等5味藥組成,具清熱涼血、燥濕止瀉、行氣導滯、緩急止痛功效,共成寒熱并用,消補同治之功。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泄瀉、腹痛腹脹。且能抑制小腸推進蠕動,恢復腸道正常蠕動,具有解毒抗炎作用和鎮痛作用,可用于潰瘍性結腸炎。
3.瀉痢消片:
由黃連、蒼術、白芍、木香、吳茱萸、厚樸等12味藥組成。清熱燥濕,行氣止痛,化濁止痢。主要用于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瀉痢,癥見泄瀉急迫,瀉而不爽,大便黃褐色或便膿血,肛門灼熱,腹痛,里急后重,心煩,口渴,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濡數。也可用于急性腸炎,結腸炎等。現代研究也證實其可以減輕腸道炎癥。
注意事項:因清熱燥濕力較甚,故脾胃虛寒者慎用。
4.香連化滯丸:
由黃連、木香、黃芩、枳實、陳皮等12味藥組成。清熱利濕,行血化滯。用于大腸濕熱痢疾,癥見大便膿血里急后重、發熱腹痛。
二、脾虛濕蘊證
癥見:大便溏薄,黏液白多赤少,或為白凍,舌質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膩,脈細弱或細滑。同時也可見腹痛隱隱,脘腹脹滿,食少納差,肢體倦怠,神疲懶言。
5.參苓白術丸:
由人參、茯苓、白術、山藥等10味藥組成,具有健脾滲濕,溫脾燥濕,益氣調中之功。用于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現代研究表明,該藥能起到改善胃腸道功能障礙、保護腸黏膜屏障,促進潰瘍面愈合、促進腸黏膜再生、增加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確切,可長期服用,且無不良反應,復發率低。
注意事項:泄瀉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忌服。因含人參,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制劑;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
6.醒脾膠囊:
由一點紅、毛大丁草、山梔茶、蜘蛛香組成。醒脾開胃,養血安神,固腸止瀉。其具有止瀉、解痙的藥理作用;對細菌、病毒、毒素有較強的吸附力;增強腸黏膜表面的吸附功能,避免病原體微生物引起的腸黏膜損害。
該藥一方面提高腸道運動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另一方面促進局部腸道失調菌群的恢復,增加腸道生物屏障作用;通過二個方面來改善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三、寒熱錯雜證
癥見:下痢稀薄、夾有黏凍,反復發作,舌質紅或淡紅,苔薄黃,脈弦或細弦。同時也可見腹痛綿綿,四肢不溫,腹部有灼熱感,煩渴。
7.烏梅丸:
由烏梅肉、細辛、黃連、黃柏、干姜等組成,具有祛除寒熱、調補氣血、澀腸止痢之功,適用于寒熱錯雜的久瀉久痢之證。其有明顯的促進潰瘍修復及炎癥吸收的作用。
8.固腸膠囊:
由赤石脂、黃連、黃柏、訶子、肉豆蔻、厚樸等組成。散寒清熱、調和氣血、澀腸止瀉。適用于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的腸易激綜合癥和結腸炎。現代研究證實,其有解痙止痛,消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和血流液變學指標,能促進慢性炎癥愈合。
四、肝郁脾虛證
癥見:腹痛即瀉,瀉后痛減,常因情志或飲食因素誘發大便次數增多,舌質淡
紅,苔薄白,脈弦或弦細。同時也可見大便稀溏,或黏液便,情緒抑郁或焦慮不安,噯氣不爽,食少腹脹。
9.固腸止瀉丸:
由烏梅、黃連、干姜、罌粟殼、延胡索組成。調和肝脾,澀腸止痛。用于肝脾不和,瀉痢腹痛,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見上述癥候者。
注意事項:因含罌粟殼,故運動員慎用。
10.痛瀉寧顆粒:
由白芍、青皮、薤白、白術組成。柔肝緩急、疏肝行氣、理脾運濕。用于肝氣犯脾所致的腹痛、腹瀉、腹脹、腹部不適等癥。其治療肝郁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優于柳氮磺胺吡啶。
五、脾腎陽虛證
癥見:久瀉不止,夾有白凍,甚則完谷不化,滑脫不禁,形寒肢冷,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潤,脈沉細。同時也可見腹痛喜溫喜按,腹脹,食少納差,腰酸膝軟,。
11.補脾益腸丸:
斷面可見兩層,外層:黃芪、黨參、砂仁等;內層: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等;為腸溶衣。益氣養血,溫陽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虛氣滯所致的泄瀉,癥見腹脹疼痛,腸鳴泄瀉。
該藥通過改善脾胃、腸道功能,緩解患者虛弱癥狀,提高胃腸道動力,從而改善腹痛、腹瀉等疾病,可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泄瀉時腹部脹痛者忌服;感冒發熱者慎用。
12.腸胃寧片:
由黨參、白術、黃芪、赤石脂、姜炭、罌粟殼等組成。健脾益腎,溫中止痛,澀腸止瀉。用于脾腎陽虛泄瀉日久,大便不調,五更泄瀉等,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屬脾腎陽虛證候者。
注意事項:濕熱泄瀉者不適用;運動員慎用。
13.固本益腸片:
由黨參、炒白術、補骨脂、麩炒山藥等組成。 健脾溫腎,澀腸止瀉。用于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癥見腹痛綿綿、大便清稀或有黏液、食少腹脹、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虛;慢性腸炎見上述證侯者。
該藥能平衡體液免疫、緩和細胞因子介導的免疫反應,對抗氧自由基的損傷以及抗炎殺菌和修復潰瘍,對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亦有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泄瀉時腹部熱脹痛者忌服;不適用濕熱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