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我們都知道出汗能排毒,幫助控制血壓促進消化,但是有的時候出汗也是一種病癥,如氣虛盜汗和陰虛盜汗,那么有什么區別呢? 醫學上將在清醒的狀態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的狀態下出汗稱之為“盜汗”。 表現:在白天不活動或者是輕微活動的情況下,經常出汗不止,稍微運動就會大汗淋漓。自汗的人大多表現為精神不振、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怕冷等。 原因:“肌膚腠理松弛,不能顧攝”,大多是由陽虛或氣虛所致,這種人肺氣虛弱、衛陽不固,通俗地說就是人體的正氣不足,致使津液外泄。 治療: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飲食上可以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參瘦肉湯、黨參北芪瘦肉湯、西洋參燉雞、五指毛桃燉雞等飲用。如果是虛不受補的人,要用太子參煲湯。 表現:入睡則汗出,醒后則汗止。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清醒以后出汗就停止了。這些人常有失眠、手腳心熱、心煩、兩頰潮紅、口咽干燥等特點,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原因:汗多傷及心陰心陽而造成氣陰兩虛。陰虛火旺,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則津隨液為汗。 治療: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用沙參麥冬煲老鴨,平時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①骨科疾病:頸肩腰腿關節疼痛 ②更年期綜合癥:失眠多夢、潮熱盜汗、煩躁易怒、心神不安; ③月經不調:閉經、絕經、停經、量少、周期紊亂,痛經; ④過早衰老:面部色斑、脫發、皮膚松弛、皺紋、氣色差; ⑤貧血、畏寒肢冷、手腳冰涼、疲乏無力、頭暈目眩; ⑥婦科疾病:乳房脹痛、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陰道干澀、炎癥反復等。 ⑦久咳難愈、消化不良、痰多、熬夜上火、小孩不愛吃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