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蜂房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巢,或連蜂蛹在內的巢。我國各地均產,南方地區尤多。味甘,性平;有毒。歸胃經。功效攻毒、殺蟲、祛風。臨床用名有露蜂房、炒蜂房。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露蜂房,味苦平。主驚癇,瘈疭,寒熱邪氣,瘨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百穿,一名蜂。生牂柯,七月七日采,陰干。案《淮南子》汜論訓云:蜂房不容卵。高誘云:房巢也。 《名醫別錄》:味咸,有毒。主治蜂毒,毒腫。又合亂發、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諸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丁腫惡脈諸毒皆差。 《日華子本草》:微毒,治牙齒疼,痢疾,乳癰,蜂叮,惡瘡,即洗煎,入藥并炙用。 《本草衍義》:露蜂房有兩種:一種小而其色淡黃,窠長六七寸至一尺者,闊二三寸,如蜜脾下垂,一邊是房,多在叢木郁翳之中,世謂之牛舌蜂。又一種或在高木上,或屋之下,外作固,如三四斗許,小者亦一二斗,中有窠如瓠之狀,由此得名。蜂色赤黃,其形大于諸蜂,世謂之玄瓠蜂。《蜀本·圖經》言“十一月十二月采”者,應避生息之時也。今人用露蜂房,兼用此兩種。 《本草蒙筌》:內容:露蜂房 味苦、咸,氣平。無毒。各處山中,多營樹上。七月七日,收取陰干。去外包裹粗皮,用內房壘炙燥。惡芩芍牡蠣,及干姜丹參。主癲疾蠱毒鬼精,治驚癇螈 寒熱。蜂毒乳毒并解,赤痢白痢總除。水煎汁服治齒疼,酒調灰服主陰痿。瘰 作孔,研和豬脂涂差;癰腫不消,磨以釅醋敷效。熱病后毒瓦斯熏目,可煎水頻頻洗之。 《本草綱目》:(《本經》中品) 【釋名】蜂腸(《本經》)、蜂□(□與窠同)。編者按:大家中醫上就是這樣的。 百穿(并《別錄》)、紫金沙。 【集解】《別錄》曰:露蜂房生牂牁山谷。七月七日采,陰干。 弘景曰:此蜂房多在樹腹中及地中。今曰露蜂房,當用人家屋間及樹枝間苞裹者。乃遠舉牂牁,未解所以。 恭曰:此房懸在樹上得風露者。其蜂黃黑色,長寸許,螫馬、牛及人,乃至欲死。非人家屋下小小蜂房也。 韓保升曰:此樹上大黃蜂窠也。所在皆有,大者如甕,小者如桶。十一月、十二月采之。 宗奭曰:露蜂房有二種:一種小而色淡黃,窠長六七寸至一尺,闊二、三寸,如蜜脾下垂一邊,多在叢木深林之中,謂之牛舌蜂;一種多在高木之上,或屋之下,外面圍如三四斗許,或一、二斗,中有窠如瓠狀,由此得名玄瓠蜂,其色赤黃,大于諸蜂。今人皆兼用之。 敩曰:蜂房有四件:一名革蜂窠,大者一、二丈圍,在樹上、內窠小隔六百二十個,大者至一千二百四十個,其裹粘木蒂是七姑木汁,其蓋是牛糞沫,其隔是葉蕊也;二名石蜂窠,只在人家屋上,大小如拳,色蒼黑,內有青色蜂二十一個,或只十四個,其蓋是石垢,其粘處是七姑木汁,其隔是竹蛀也;三名獨蜂窠,大小如鵝卵大,皮厚蒼黃色,是小蜂肉并蜂翅,盛向里只有一個蜂,大如小石燕子許,人馬被螫著立亡也。四名是草蜂窠也。入藥以革蜂窠為勝。 時珍曰:革蜂,乃山中大黃蜂也,其房有重重如樓臺者。石蜂、草蜂,尋常所見蜂也。獨蜂,俗名七里蜂者是矣,其毒最猛。 【修治】敩曰:凡使革蜂窠,先以鴉豆枕等同拌蒸,從巳至未時,出鴉豆枕了,曬干用。 大明曰:入藥并炙用。 【氣味】苦,平,有毒。《別錄》曰:咸。 之才曰:惡干姜、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主治】驚癇瘛疭,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本經》)。療蜂毒、毒腫。合亂發、蛇皮燒灰,以酒日服方寸匕,治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疔腫惡脈諸毒皆瘥(《別錄》)。療上氣赤白痢,遺尿失禁。燒灰酒服,主陰痿。水煮,洗狐尿刺瘡。服汁,下乳石毒(蘇恭)。煎水,洗熱病后毒氣沖目。炙研,和豬脂,涂瘰疬成瘺(蘇頌)。煎水漱牙齒,止風蟲疼痛。又洗乳癰、蜂叮、惡瘡(大明)。 【發明】時珍曰:露蜂房,陽明藥也。外科、齒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殺蟲之功耳。 【附方】舊十五,新二十。 小兒卒癇:大蜂房一枚,水三升,煮濃汁浴之,日三四次佳。(《千金方》) 臍風濕腫:久不瘥者。蜂房燒末,敷之,效。(《子母秘錄》) 手足風痹:黃蜂窠大者一個(小者三、四個)燒灰,獨頭蒜一碗,百草霜一錢半,同搗敷上。一時取下,埋在陰處。忌生冷、葷腥。(《乾坤秘韞》) 風氣瘙癢及癮疹:集驗方,蜂房(炙)、蟬蛻等分,為末。酒服一錢,日三服。《梅師方》:用露蜂房煎汁二升,入芒硝敷之,日五次。 風熱牙腫連及頭面:用露蜂房,燒存性,研末,以酒少許調,噙漱之。(《十便良方》) 風蟲牙痛:露蜂房煎醋,熱漱之。《袖珍方》:用草蜂房一枚,鹽實孔內燒過,研末擦之,鹽湯漱去。或取一塊咬之。秘方也。《普濟方》:用露蜂房一個,乳香三塊,煎水漱之。又同細辛煎水漱之。又露蜂房、全蝎同研,擦之。《圣惠方》:用蜂房蒂,綿包咬之效。 喉痹腫痛:《普濟方》露蜂房灰、白僵蠶等分,為末。每乳香湯服半錢。《食醫心鏡》:用蜂房燒灰。每以一錢吹入喉內。不拘大人、小兒。 重舌腫痛:蜂房炙研,酒和敷之,日三、四次。(《圣惠方》) 舌上出血竅如針孔:用紫金沙(即露蜂房頂上實處)一兩,貝母四錢,蘆薈三錢,為末,蜜和丸雷丸大。每用一丸,水一小盞,煎至五分,溫服。吐血,溫酒調服。(《云臺方》) 吐血衄血:方同上。 崩中漏下五色,使人無子:蜂房末三指撮,溫酒服之,大神效。(張文仲方) 小兒下痢赤白者:蜂房燒末,飲服五分。(張杰《子母秘錄》) 小兒咳嗽:蜂房二兩,洗凈燒研。每服一字,米飲下。(《勝金》) 二便不通:蜂房燒末,酒服二、三錢,日二服。不拘大人、小兒。(《子母秘錄》) 陰痿不興:蜂窠燒研,新汲井水服二錢,可御十女。(《岣嶁神書》) 陰寒痿弱:蜂房灰,夜敷陰上,即熱起。(《千金方》) 陰毒腹痛:露蜂房三錢(燒存性),蔥白五寸,同研為丸。男左女右,著手中,握陰臥之,汗出即愈。 寸白蛔蟲:蜂窠燒存性,酒服一匙。蟲即死出。(《生生編》) 乳石熱毒壅悶,頭痛口干,便漩赤少者: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乳石末從小便中下,大效。《圖經》云:用十二分炙,以水二升,煮八合,分服。 藥毒上攻:如圣散:用蜂房、甘草等分。麩炒黃色,去麩為末。水二碗,煎八分,臨臥頓服。明日取下惡物。(《經驗方》) 鼻外齄瘤,膿水血出:蜂房炙研,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頭上瘡癬:蜂房研末,臘豬脂和,涂之效。(《圣惠》) 軟癤頻作:露蜂房二枚,燒存性。以巴豆二十一粒,煎清油二、三沸,去豆。用油調敷,甚效。(《唐氏得效方》) 女人妒乳: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膿腫,名妒乳。用蜂房燒灰,研。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六分,去渣溫服。(《濟眾方》) 風瘺不合:露蜂房一枚,炙黃研末。每以一錢,臘豬脂和涂。(《肘后方》) 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燒存性研,摻之。干則以真菜子油調。(唐氏《經驗方》) 蜂螫腫疼:蜂房,為末,豬膏和敷。或煎水洗。(《千金方》) 《本草經疏》:蜂性有毒,螫人則痛極,以其得火氣之甚也。故蜂房味苦,氣平,性亦有毒。《別錄》言咸。當作辛咸。辛散苦泄,咸可軟堅,故主驚癇瘈疭,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等證也。療蜂毒、毒腫者,取其氣類相從,以毒攻毒之義也。蘇恭以亂發、蛇皮,三物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治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疔腫惡脈諸毒。大明煎水漱齒,止風蟲疼痛,洗乳癰,蜂疔惡瘡。皆取其攻毒散邪殺蟲之功耳。 《本草乘雅半偈》:內容:(本經中品) 【氣味】甘平,有毒。 【主治】驚癇螈 ,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 【核】曰∶露蜂房,一名蜂腸,一名蜂 ,一名百穿,一名紫金砂。生 山谷,所在皆有。凡四種∶一曰革蜂窠,大者一二丈,圍樹上,內窠小者,隔六百二十六個,大者隔一千二百四十個,,其裹粘木蒂,采七姑木汁,其蓋采牛糞沫,其隔采葉蕊也。二曰石蜂窠,附人家屋上,大小如拳,色蒼黑,內有青色蜂二十一個,或十四個,其蓋石垢,其粘處七姑木汁,其隔竹蛀也。三曰獨蜂窠,大如鵝卵,皮濃,色蒼黃,內有小蜂,頭翅內向,僅大蜂一只,如石燕。獨據外向,人馬被螫,則立亡也。四曰草蜂窠,亦入藥用。以革蜂窠為勝,今人多用檐前樹枝上者。修治,同鴉豆枕等拌蒸,從巳至未出豆,炙松脆用。 【 】曰∶黃蜂露處于顯,其房倒垂而旋復;顯者密之,蜜蜂退藏于密,其房橫列于四隅密者顯之,動者靜,靜者動,開者闔,闔者開,樞機之為用乎。故主氣上而驚,氣下而癇,倒置開闔而螈 ,乖錯陰陽而寒熱。陽重者狂,陰重者癲,有陰無陽者鬼精,有陽無陰者蠱毒。顯者密而密者顯,行布不礙圓通,圓通不礙行布矣。至若腸辟為痔,通因塞用,蜂腸百穿,象形對待法也。 《本草易讀》:內容:炒熟用。惡干姜、丹參、黃芩、芍藥、牡蠣。樹上大蜂房佳。 甘,平,有毒。手、足陽明藥也。除驚癇螈 ,解癲狂蠱毒,殺鬼精邪惡,祛蜂毒腸痔。 附骨,并豬脂煎研作膏,涂瘰 成 。燒灰酒服,主玉莖痿弱,并下牙風蟲,又洗乳癰。狐刺惡瘡并療,下痢遺尿亦禁。 風癢癮疹,煎汁入芒硝敷之,日五次。又同蛇蛻炒末,酒服一錢。(驗方第一。) 牙腫連頭,燒末酒合。含漱。(第二。) 風蟲牙痛,醋煎熱漱。(第三。) 崩漏五色,炒末酒下,大效。(第四。) 陰痿不起,燒末,新水下二錢,大效。(第五。) 陰寒痿弱,燒灰敷上,即熱而起。(第六。) 小兒重舌腫痛,燒灰酒合敷。(第七。) 《本草備要》:宣,解毒,殺蟲 《本經逢原》:露蜂房,陽明藥也。《本經》治驚癇疾,寒熱邪氣,蠱毒腸痔,以其能祛滌痰垢也。瘡瘍齒痛,及他病用之者,皆取其以毒攻毒,殺蟲之功耳。 《本草從新》:內容:宣、解毒殺蟲。 甘平有毒。治驚癇螈 。附骨癰疽。根在臟腑。(和蛇蛻亂發燒灰、酒服、按附骨疽不破、附骨成膿、故名、不知者誤作賊風治、附骨疽痛處發熱、四體乍熱乍寒、小便赤、大便秘而無汗、瀉熱發散則消、賊風痛處不熱、亦不發寒熱、覺身冷、欲得熱熨則小寬、宜風藥治之。)涂瘰成 。(炙研、豬脂和涂。)止風蟲牙痛。(煎水含漱、時珍曰∶陽明藥也、取其以毒攻毒、兼殺蟲之功爾。)敷小兒重舌。(燒灰、酒和、敷舌下、日數次。)其用以毒攻毒。 癰疽潰后禁之。取露天樹上者。(洗瘡煎用、治癰腫、醋調涂。) 《得配本草》:惡干姜、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本草求真》:味苦咸辛,氣平有毒,為清熱軟堅散結要藥。是以驚癇蠱毒,癰疽瘰疬,痔痢風毒等癥,得此則除。時珍曰:蜂露房陽明藥也。外科、齒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殺蟲之功耳。以其辛能散結,苦能泄熱,咸能軟堅,且取其氣類相從,以毒攻毒之義也。有同亂發、蛇皮三物合燒灰酒服,治惡瘡、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疔腫,惡脈諸毒者。又以煎水漱齒,止風蟲疼痛。洗乳癰、蜂疔、惡瘡者,皆以取其攻毒散邪殺蟲之意。并得陰露之寒及蛻脫之義耳。但癰疽潰后禁用。 《本經疏證》:巢氏云:小兒壯熱者,是小兒血氣盛,五臟生熱,熏發于外,故令身體壯熱。大致與溫熱相似而有小異,或挾伏熱,或挾宿寒所致,若不歇則變為驚極重者變癇,或搖頭弄舌,或睡里驚掣,數嚙齒,是欲發癇。其已發者,或口眼相引,目睛上搖,或手足掣縱,或背脊強直,或頸項反折,十歲已上為癲,十歲已下為癇。潛夫論貴忠篇:哺乳太多,則必掣縱而生癇。由是而言,瘛疭即掣縱也。(說文瘛疭小兒病)掣,收引也;縱,弛放也。瘛疭者熱甚而手足一掣一縱,相連不已也。素問玉機真藏論:“疝瘕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瘛”,則瘛為收引,又何疑焉?以是知本經露蜂房所主驚癇瘛疭,小兒伏熱宿寒之所為也。寒熱邪氣癲疾,成人受邪郁伏之所為也。是皆得于氣血素盛之人,其以露蜂房主之之故,則有說焉。夫蜂房縱風搖而能常安常定,遇酷暑而偏以生以育,且其界限分明,秩然有序,其孔一直到底,并無歧互,似經脈經筋所容之隙,是其于酷熱之中,反鐘生氣,不畏生風,能約束一身秩然有序之孔道,使經脈間氣血不至橫溢,經筋自無引縱弛縮之患矣。雖然,巢氏不又云風癲者由血氣少則心虛,精神離散,魂魄妄行,因為風邪所傷,故邪入于陰成癲疾乎,則是物必又能于陰中拔出風邪也。夫蜂靈迅飛揚,色黃且赤,其物固應屬陽,其所營之房,己卻不能入內,惟生子于其間,迨子能成蜂,亦即出而不能入。風本陽邪,恰似蜂之飛揚不定,而鐘其氣于艱入難出之陰中,仍涵煦淹育,使其所鐘還象己之飛揚,外出不能復入,可不謂于陰中拔出風邪之驗耶。要之蜂性自陽,蜂子自陰,故本草載諸蜂子皆言性涼。癲癇等疾,其根鐘于內者屬陰,其發見于外者皆陽。素問大奇論曰: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癇瘛筋攣;又曰: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可見驚病于上,癇病于下,今之所主,原因驚致癇,為由外而內,用露蜂房之意,在內則使之外出,在外則使其出有序而不得亂行列也。 《本草便讀》:露蜂房 入陽明而質毒。疔瘡瘰 宜求。味咸苦而性平。癬癩頑風可治。風蟲牙痛。水漱為良。附骨癰疽。制方可采。雖本經可治驚癇諸邪。而服食總宜審詳慎用。(露蜂房生山林樹木間。大小不一。得雨露之氣。故名露蜂房。味咸苦。微甘微辛。性平有毒。入陽明經。其用無論內服外敷。皆是以毒攻毒。去風痹。死肌。殺蟲治瘡。然亦止可外治。雖其功能治一切附骨疔疽乳巖等證。毒根連及臟腑者可用此拔之。但總屬有毒之品。不必為此僥幸之圖。而為內服之藥耳。) 《本草撮要》:內容:味甘平有毒。入手太陰足厥陰經。功專涂瘰成。炙研豬脂和涂良。取露天樹上者佳。 《本草分經》:甘,平。有毒。殺蟲,治癰疽驚癇牙痛。 《本草擇要綱目》: 【氣味】 甘平有毒。 【主治】 陽明藥也。外科齒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殺蟲之功耳。 《飲片新參》: 形色:色灰白,多孔房。 【來源產地】 《中國藥典》 【炮制】 《雷公炮灸論》 《長沙藥解》黃元御 《中藥大辭典》 【現代藥理研究】 1.蜂房各浸出物均有強心、擴張血管,引起一時性血壓降低及顯著的促凝作用。 2.蜂房的丙酮提取物可使家兔離體腸管蠕動及緊張度稍有減弱。 3.蜂房有輕度的利尿作用。 4.蜂房有類似氫化可的松作用,對實驗動物的急、慢性炎癥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5.蜂房水提液可使小鼠正常體溫降低,作用與柴胡粗皂甙或阿司匹林相似。 6.蜂房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蜂房油可驅除絳蟲。 7.蜂房油可引起家兔、貓的急性腎炎。 (整理編輯/王佳妮) (審核校對/裴子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