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姬發(?―前1043年),姬姓,名發(西周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陜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15年。其正妻為邑姜。 約前1050年文王崩,姬發繼位,號為武王,尊其父西伯昌為文王,沿用“受命”年。武王繼位后,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進攻商紂行在朝歌,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于鹿臺,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 武王克殷三年后(約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時年四十五歲(一作五十四歲),葬于周陵,為后世尊崇為古代明君。 先周崛起 周文王姬昌在位50年,實行許多正確的政策,國力逐漸強大,逝世時天下三分已得其二,為滅商奠定了基礎。九年,姬昌逝世,其子姬發繼位,史稱周武王。 姬發繼位后,對內重用賢良,繼續以姜太公(即姜尚)為軍師,并用弟弟周公旦為太宰,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當其位,人才薈萃,政治蒸蒸日上。對外爭取聯合更多諸侯國,壯大力量。武王審時度勢,積極為滅商準備條件,等待時機。他即位后,為便于進攻商都朝歌,在灃水東岸建立新都鎬京。 武王伐紂 周文王十五歲時生武王,武王即位后,繼續用姜子牙為國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為助手,進一步整頓內政,增強軍力,國力日益強盛。受命九年姬發在盟津(孟津)大會諸侯,前來會盟的諸侯有800個,一起舉行伐商演習。 受命十一年,商紂王窮兵黷武,持續發動征討東南夷的戰爭,已把商朝弄得國困民乏。武王見時機已到,便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親率戰車300輛,虎賁3000、甲士45000人,進攻朝歌,在牧野大敗商軍后攻入朝歌。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進行的決戰。由于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后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滅商建周 商朝因為軍力不足,故武裝奴隸以對抗周軍,奴隸對殷商的殘暴統治早已恨之入骨,陣前倒戈,殷商大敗,紂王自焚于鹿臺,周武王以鉞砍紂王遺體,代表誅殺商紂,殷商正式滅亡,史稱武王克殷。 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并分封諸侯。在位十九年崩,謚號“武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