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關于對“三才之道也”的點滴淺思 ——易經譚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對《易經》的產生進行的理論闡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nbsp; 一、“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nbsp; 我譚:《易經》這本無論在任何情形下,都適合我們人生、生存、生活學問的書,運用之廣、作用之大竭盡具備。 二、“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nbsp; 我譚: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地有地道。天、地、人為三才,而且,天有陰陽、人有陰陽、地又陰陽,所以為六,六爻也。六爻不是別的意思,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也。 三、“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nbsp; 我譚:天道、人道、地道隨時隨地都在動在變,所以叫陰爻、陽爻;爻在變動中就有等級次第,所以分別叫什么什么物;天地間萬物萬事相處錯綜復雜,所以,因人而產生的現象就叫文化;文化不當的發展,所以就產生了吉兇。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對《易經》的產生進行的理論闡述。從而產生了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天地人的思想。我們今天的世界,不論發展到何種地步,天地(陰陽)人永遠是我們人類的整個世界?,F實中的天地人代表了人類的客觀世界,人的思想代表了人類的主觀世界,沒有了人類,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思想,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文化,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整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