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世界,無論是占卜還是八字命理,開篇立論第一步,必先闡述一樣東西 道 何為道? 道是中國文化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者有三,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者,太極陰陽之道。 欲識陰陽萬法宗,先觀帝載與神功。 陰陽本乎太極,是謂帝載,五行播于四時,是謂神功。 天道講的是陰陽,四時,萬物遵循的最本質規律。 地道,從屬五行,物質,方位,社會局勢,生活工作環境。 坤元合德機緘通,五氣偏全定吉兇。 大哉乾元(天道),萬物資始;至哉坤元(地道),萬物資生。 人道,為人之道,處事之道,勤德奮斗之道,比如你的家庭,出身,能力,性格,追求,社交等等。 人道在八字中為干支,人能戴天覆地,得五行之全,屬萬物之靈。 因此,命理探索必須遵循天地人順序的格局之道,順應陰陽五行之氣,氣定大局,形論細節。天地陰陽之氣通過四時月令流通于干支五行之間,五行之順與悖,意味著吉兇。所以人的八字,最好的狀態是五行在四柱之間流通轉化,生生不息,五行偏枯,四柱缺陷則是大忌。 同理,日常生活中,我們為人之道,必先在遵循天地之道的基礎上,行使每個人的智慧和主觀能動力。 而大部分人,卻模糊了天地之道和人道的定和順序,因此錯誤的判斷了對自己,對時局,對大勢的認知。 比如“天時地利人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里的人即為人道,而天,即天地之道,天地之道是優先于人道的。并且天命并非宿命,而是凌駕于人類命運之上的規律法則,就是說面對自然規律,人類渺小至極。 比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出自《論語·顏淵》。顏淵也就是顏回,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 顏回如此有才,孔子如此賞識顏回,可惜,天意弄人,顏回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早早離開人世,孔子年長顏回30歲,自己的得意門生卻先自己而去,孔子當時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同丟掉了手足一般,比喪子之痛更為難受,世間再也不會有第二個知己,第二個顏回。 以孔子的見識和認知,也會考慮人類生死這個問題,為什么會存在那么多天災人禍,為什么如此有價值的人也不得長壽,洞悉人類社會規律(洞察人道)的孔子發現,仁義道德,善惡因果這些東西并不能影響人的命運走向,如此優秀的顏回也會短命,壽命根本不是積德積來的,客觀作用,不受主觀影響,最后只得感嘆,“噫!天喪予!天喪予!”。 此處的天命,不是宿命,并不是說有一條天理刻在那,刻著某人某時某刻壽終,黑白無常到點去收你魂魄。命運的本義也不是去參透人的生死,也并沒有命中注定的一只蠟燭在那燃燒,等它燃燒殆盡熄滅了,人的生命就結束了,這里的天,是不受影響的客觀現實,何為客觀現實,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很難改變的東西,不受你的意志影響,比如說,每天太陽東升西落,你干預不了,什么時候干旱什么時候洪澇,你也無能為力,四時輪轉春夏秋冬,你也只能順應自然,再比如你出生下來,你有一個什么樣的家庭,體魄,基因,那也是注定了的。 所以,顏回再怎么聰明有能力,孔子再怎么博學無咎,面對一些無法決定的東西,你也只能甘心承受,安之若命,感嘆人命如同草芥。如果,劉邦在某次征戰中被一只弓箭刺死,拿破侖在某一次率軍沖擊中被一顆流彈炸亡,希特勒在某一處演講時被一個特務分子暗殺,地球在某一刻,遭受一顆小行星的致命撞擊,這都將改變他們每個人的命運,這都將改變歷史的走向,改變人類文明和地球文明的走向,再運籌帷幄的人,也有自己操控不了的意外因素。 在天地之道面前,人道只能匍匐前進。所以趨利避害,不是讓你改變春夏秋冬的順序,天道不可違,你可以在冬天以及臺風來臨之前提前作好應對措施,這才是人道。就像有些問命之人,總是苛求通過做點什么能改變運勢,比如燒香拜佛,做法,畫符,催桃花一類,這就是盲目的想去改變天地之道,其實,思維多從人道方面考慮,你的處境會改善很多。 成功和勝利者的智慧之處在于,他知道自己能夠改變什么(人道),不能改變什么(天道),從而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判斷和決策。但是另一類人,往往大多屬于宿命論者,太多人在各自人生不如意之時,不去從人道上找原因,將自己的不幸直接歸結為天意宿命。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當年的項羽,每戰必勝,然而卻眾叛親離,越打敵人越多,最后你一個人始終打不過一群人,最終自刎烏江。項羽就是把原因歸結于上天,認為自己百戰百勝軍事才能毋庸置疑,這是天意要讓他輸他才會輸。太祖看問題比較客觀,更有資格評價項羽,“不可沽名學霸王”,項羽沽名太重,卻不愿納諫,自以為是,自鳴得意,只覺得人定勝天,卻不客觀認識自然社會規律,不遵循人道。這才是根本原因,跟天命有何關系,按理來說,天意其實讓項羽拿了一手好牌,結果自己給玩砸了。 人只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在自然和天地面前,權勢再高,名利再多,也不可盲目自大。地位再低,成績再少,也不必過于自卑。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易經》《謙卦》 不卑不亢謂之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