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類風濕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類風濕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川芎3~10份、桂枝3~10份、當歸6~12份、土茯苓15~60份、五味子2~6份、山楂葉3~l0份、桑枝9~15份、王不留行5~10份、路路通5~10份、生姜3~10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類風濕。 【專利說明】—種治療類風濕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ー種治療類風濕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類風濕是ー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晩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累及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出現發熱、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0003]中醫病名歷節風。歷代醫家對歷節風病因認識不一。 [0004]目前的類風濕用藥主要是消炎藥、鎮痛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消炎藥、鎮痛藥只能緩解疼痛而不能起到治療作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亦無法治愈類風濕,且停藥易反復,長期服用會產生依賴性和嚴重的毒副作用。所以,目前對于類風濕的治療醫學界普遍呈現比較消極的狀態。 [0005]本發明中藥所涉及藥材的研究現狀如下: 川彎【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能與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瘕腹痛,頭痛,風濕痹痛。【用法與用量】3~10g。 [0006]桂枝【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用法與用量】3~10g。【注意】孕婦慎用。 [0007]當歸【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用法與用量】6~12g。 [0008]土獲茶【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干燥根莖。【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肝、胃經。【功能與主治】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用法與用量】15~60g。 [0009]五味子【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nf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與歸經】酸、甘,溫。婦肺、心、腎經。【功能與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律,補腎寧心。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ロ渴,內熱消渴,心丨季失眠。【用法與用量】2~6g。 [0010]山楂葉【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葉。【性味與歸經】酸,平。歸肝經。【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理氣通脈,化濁降脂。用于氣滯血瘀,胸痹心痛,胸悶憋氣,心悸健忘,眩暈耳鳴,高脂血癥。【用法與用量】3~IOg ;或泡茶飲。 [0011]桑枝【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嫩枝。【性味與歸經】微苦,平。歸肝經。【功能與主治】祛風濕,利關節。用于風濕痹病,肩臂、關節酸痛麻木。【用法與用量】9~15g。 [0012]王不留行【來源】本品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Vaccariasegetalis (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胃經。【功能與主治】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痛經,乳汁不下,乳癰腫痛,淋證澀痛。【用法與用量】5~10g。【注意】孕婦慎用。 [0013]路路通【來源】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活絡,利水,通經。用于關節痹痛,麻木拘攣,水腫脹滿,乳少,經閉。【用法與用量】5~10g。 [0014]生姜【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鮮根莖。【性味與歸經】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能與主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用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用法與用量】3~10g。 【發明內容】 [0015]本發明g在提供一種治療類風濕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類風濕的目的。 [001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類風濕的中藥,其特征在干,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川芎3~10份、桂枝3~10份、當歸6~12份、土茯苓15~60份、五味子2~6份、山楂葉3~10份、桑枝9~15份、王不留行5~10份、路路通5~10份、生姜3~10份。 [0017]其中優選:川彎8份、桂枝9份、當歸8份、土茯苓20份、五味子3份、山楂葉8份、桑枝12份、王不留行9份、路路通9份、生姜8份。 [0018]下面結合中醫理論說明本方明的有益效果: 發明人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類風濕大多是由于腎陽不足和氣血虧虛,治療原則應為“溫陽益腎、補益氣血、祛風通絡”。 [0019]本發明運用:桂枝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生姜溫中散寒;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川芎活血行氣祛風;當歸補血活血;王不留行活血利尿通淋;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山楂葉活血化瘀,理氣通脈;桑枝祛風濕,利關節;路路通祛風活絡;諸藥合用,從而溫陽益腎、補益氣血、祛風通絡,治療類風濕。 [0020]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08年2月-2010年2月間共收集75例類風濕的門診患者,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44-65歲,病程0.5-4年。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對照組25例。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2、試驗方法 2.1治療方法 對照組ロ服阿斯匹林片,按照說明書服用。療程3個月。 [0021]治療組ロ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膠囊,按照所述方法服用。療程3個月。[0022]2.2觀察項目:對實驗前后關節紅腫熱痛、晨僵、全身性炎癥等癥狀進行觀察,實驗室檢測類風濕因子水平。 [0023]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改善或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24] 3.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0025]表1 兩組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類風濕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川芎3~10份、桂枝3~10份、當歸6~12份、土茯苓15~60份、五味子2~6份、山楂葉3~10份、桑枝9~15份、王不留行5~10份、路路通5~10份、生姜3~10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類風濕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川彎8份、桂枝9份、當歸8份、土茯苓20份、五味子3份、山楂葉8份、桑枝12份、王不留行9份、路路通9份、生姜8份。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3585611SQ201310605865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6日 【發明者】任新年 申請人:任新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