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家庭都會走親訪友、進行聚會,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文明有禮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既能體現家庭成員良好的素質和修養,又能讓孩子的禮儀之舉為家長增光添彩。春節期間,家長和孩子應該知曉哪些春節禮儀呢? 敬老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聚餐時,小輩要先請長輩入座,待長輩就坐后,小輩再入座。 開餐時,要等長輩動筷子夾菜后,小輩再動筷子夾菜。盛飯時,也要先給長輩。 長輩給小輩夾菜時,小輩要向長輩道謝。長輩給小輩遞飯碗時,小輩應雙手接碗。 夾菜時,不要在盤子里翻來覆去地挑。 對于自己愛吃的事物,不能“吃獨食”,不要把自己喜歡吃的菜全部夾走。 用餐時,應細嚼慢咽,盡量不發出聲響。 吃飯時專心,不玩玩具或手機。 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在飯后可以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例如:收拾碗筷、清理餐桌、刷鍋洗碗等,這對孩子既是一種鍛煉,也是家庭教育成果的體現。 除夕夜,家長可以在包餃子的同時,讓孩子參與其中,一邊教給孩子包餃子的方法和流程,一邊給孩子講解民俗知識和傳統文化,使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更加濃郁。 紅包稱作壓歲錢,過年時,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寓意把平安吉祥和美好祝福帶給孩子。 家長給紅包時,不攀比,不以金額多少來衡量情感的淺薄。通過給孩子紅包,讓孩子感受到長輩對自己的祝福與關愛才是最重要的。 長輩不要以給紅包為由強求孩子表演節目等,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強迫孩子。 家長也不要問孩子考試成績等問題,小心孩子回懟:“退休金多少啊?”“您孩子談戀愛了嗎?”“廣場舞還跳嗎?怎么又胖了?” 謹記“英雄不問出處,親戚莫提分數”。 孩子收紅包時,應該雙手接過來紅包并向長輩鞠躬道謝,并向長輩說出諸如“謝謝XX,祝您新年快樂、吉祥如意、身體健康”等拜年話。 同時,孩子接過紅包時,不應當著長輩的面打開。 家長可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學習好客之禮。客人來家里做客,聽到敲門聲或門鈴聲,孩子應盡快應答、開門。 見到客人時親切大方,主動給客人拜年:“客人新年好”或“新年快樂”,客人進屋后主動給客人讓座。 主動給客人端茶、遞水果。給客人倒茶水不宜太滿,以“七分滿”為好,然后雙手端茶給客人,道一句“客人,請喝茶”。 客人和家長交談時,不要打擾,不來回走動,更不要插嘴。 在客人的面前,不向家長要這要那,提出物質要求,甚至無理取鬧。 客人起身告辭時,孩子要起立,和家長一起把客人送到大門口,彬彬有禮道再見,等客人離開后再關門。 春節期間,家長帶孩子到親戚或朋友家做客的時候,應該告訴孩子,與親朋見面時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問好、拜年。 進屋之后,待長輩就坐后,孩子再坐。 在沒有主人的帶領下,不能去其他房間亂跑,特別是臥室等。當然,主人主動邀請客人參觀房間的情況除外。 未經主人允許的情況下,不亂摸亂動主人家擺放的物品,特別是用布遮蓋的物品,更不要隨便掀開查看。 主人家桌子上擺放的食品,未經允許,不能隨便用手抓著吃。 主人招待的水果和零食,家長要告訴孩子吃完了,再干其他事情,不要一邊走動一邊吃,以免弄臟主人家的地板。 離開主人家的時候,要和主人告別,“請您留步,不要遠送”。 新春佳節,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會為家長增光、為家庭添彩,學會這些春節禮儀,讓您的孩子人見人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