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公元1049-1100年),早年字太虛,后來因為敬佩后漢馬少游的為人,改字少游,號淮海居士,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著有《淮海詞》。他是天生的才子,少年才俊,文麗而思深,名盛一時。 秦觀是一個情種,他細膩、纖弱,多情,憂郁,將離愁別恨抒寫得纏綿凄傷,如同落花流水間傳出的天簌之音,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心。他的詞深受柳永影響,但比柳永雅一些。有人將柳永詞比作《金瓶梅》,將少游詞比作《紅樓夢》。《紅樓夢》雖然高雅,但也從《金瓶梅》中汲得靈氣。少游與柳七都能以平等和同情的態度對待那些風塵女子,嚴肅認真地抒寫他們之間的愛情,唱出了一首又一首真摯、純潔的愛情之歌,留下了一篇又一篇傳世之作。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流傳甚廣又深受大眾喜愛的神話傳說。人們常對他們相愛而不得相聚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由此痛恨拆散他們幸福愛情的罪魁禍首——王母娘娘。歷代詩人詞家對七夕相會也都是作為悲劇故事來吟詠。最早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可謂“悲悲凄凄慘慘”,催人淚下。 而到了秦觀手里,再寫七夕題材,卻能獨辟蹊徑,不落窠臼,以全新的角度,獨創的意境,別致的情調,使人耳目一新,回味久長。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句畫龍點睛之筆,把整闕詞的主旨格調拔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于婉約情思中現豪邁氣骨。正是這句體現了詞人的愛情觀:何必感傷別離的愁緒,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處的長相廝守,只要兩情心心相印,天長地久。 這樣的愛情才是人間至情、至愛,更為感天動地。這種獨具豐采的構思,別出心裁的意境,給讀者以曠達高亢的心靈啟迪和回味綿長的情感回蕩。因此這句愛情名言,流傳千古,呈現出歷史彌新的藝術魅力。 通觀《鵲橋仙》,不僅是代表秦觀藝術風格的名作,更是愛情詩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字眼傳神,立意不凡,虛實相間,敘議結合,情景交融,真可謂一曲膾炙人口之絕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