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道教中人張角弟兄,在教而望利,起霸王之心,遂分立出“太平道”,而著衣未改,黃衣亂天下,毀道教在中國之傳承,道教從此一落千丈。亂者更亂,國家再次分裂,曹操崛起,政教大行,倍學于管仲;洞悉陰陽五行,兵以義動,屯田善文,五部匈奴,六夷華夏,奠定了中國在農在文在少數民族政策上的大方向,可謂一代政治家。 三國方定,社會和生產力繼續在東漢基礎上發展,指南車,織錦機,獨輪車,水車,發石車,連弩,孔明燈,相繼問世。《九章算術》是中國在數學以及其拓展領域上的一個新領域;儒家經學出現新高峰,鄭玄以儒家經典注釋,整理古代文化為方向,成就一代大儒之風范,指明經學之要職所在。儒家經學如此,道家此時有回歸本原之義,受儒家經學影響,王弼以整理注釋道家文化的典籍為本,偏于道教之貌,失察大道之原,遂提出“以無為本”,“靜則全物之真”,化動為靜,去有存無而為玄學。玄學即是“玄之又玄”,而只見“玄”未見“妙”,是靜止的方式,顯然道教之“靜”貫于其中,自此道家文化理解進入嚴重偏差,由“有無,虛實”之理,進入“虛無,守靜”之實;玄學開歪解道家文化之宗,而忘卻“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宗”的道家本原,更不得“觀其妙”之真,徒有道家之名而喪道家之原,向道教看齊,從而成為逃避現實社會的最好借口。而道教沉沒,流入民間,葛玄避世名山大川,自是仙翁。 匈奴崛起于秦漢,為漢武所敗,一分為二,西匈奴逃逸到西亞區域,東匈奴被收編漢化;數年后,有不安分者,又于東漢時期分裂為二,北匈奴欲想狼心,敗于燕山,南匈奴被漢化,曹操五部定匈奴,司馬起于匈奴,雖才不用,而后代子孫淺薄無知,用司馬而鑄大錯,晉朝誕生,夷族無文化之根,注定必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