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雨生點評 最近遇到幾位腎友因為乏力及食欲嚴重下降來找我,他們平時對飲食控制極為嚴格,生活也很自律,仔細分析發現他們是食鹽量過少了。腎病及高血壓患者是要嚴格限鹽,但對鹽的控制也不是越少越好!因為鈉是我們人體細胞代謝一個必要的元素,如果體內沒有足夠的鈉,人體就會缺水,血壓就無法維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所以在缺鈉的狀態下輕者會出現乏力、食欲下降、低血壓;嚴重缺鈉則會引起更為嚴重的不良后果。一般狀態下,每人一天的食鹽量應該保持在3~5克左右,夏天可以適當寬松,冬天則要嚴格把控。雖然過多食鹽會引起高血壓、蛋白尿加重等不良后果,但也不宜過矯枉過正引起低血鈉。向大家推薦一篇文章,研究證明只有在食入過量鹽的人群中(平時大于5克/天),平均鈉攝入量每增加1克,收縮壓平均增加2.86mmHg,鹽的攝入量與心、腦、腎損害呈正相關。而平均鈉攝入量為4.04 g/天(范圍在3.42--4.43)的群體中顯示,食鹽量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呈負相關。文章提示大家控鹽要科學合理,過度限鹽(每天攝入的鈉應少于2克)有可能影響生活質量,既無必要,也未必對人體健康帶來更大的獲益。 低鹽低脂飲食,你的心內科醫生一定囑咐過,但是怎樣才是低鹽?鹽越低越好嗎? 作者:沿若 來源:醫學論壇網心血管 背景 世衛組織建議,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人們每天攝入的鈉應少于2克,但這一目標在任何國家都沒有實現。這項建議主要是基于短期少量人群水平的血壓試驗(BP)數據,而非隨機試驗或觀察研究得出的低鈉攝入與心血管事件減少相關的數據。本研究調查了社區平均鈉和鉀攝入量、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 方法 這項前瞻性城市--農村流行病學研究正在21個國家進行。在這里,研究人員報告了基于來自18個國家的臨床結果數據進行的分析結果。符合條件的受試者是年齡在35-70歲之間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使用清晨空腹尿液來估計24小時鈉和鉀的排泄以估計攝入量。研究者評估了369個社區(所有試驗點受試人數均>50名)的鈉和鉀攝入量與血壓之間的關系,255個社區(所有試驗點受試人數均>100名)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受試者個體化數據來調整已知的混雜因素。
發現 對369個社區的95 767名參與者進行BP評估,對255個社區的82 544名參與者進行心血管臨床事件評估,平均隨訪時間為8.1年。在中國試驗點共有103個社區中,其中82個社區單位(80%)的人均鈉攝入量大于5克/天,而在其他國家,266個社區中的224個社區(84%)的人均鈉攝入量為3-5克/天。 總體而言,平均鈉攝入量每增加1克,收縮壓平均增加2.86mmHg,但僅在鈉攝入量最高的組群中存在正相關(異質性p<0.0001)。平均鈉攝入量與主要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系顯示出顯著的線性偏差(p=0.043),這是由于在鈉攝入量最低的組群中,平均鈉攝入量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呈負相關(最低組群<4.43 g/天,平均攝入量為4.04 g/天,范圍在3.42--4.43;每1000年改變-1.00個心血管事件,95% CI,-2.00—-0.01,p=0.0497),在中等攝入組群中無關聯(中等攝入組4.43--5.08 g/天,平均攝取量4.70 g/天,4.44--5.05;每1000年改變0.24個心血管事件,95% CI,-2.12—2.61,p=0.8391),最高攝入組群(最高攝入組群>5.08 g/天,平均攝入量5.75 g/天,>5.08 --7.49每1000年改變0.37個事件,95% CI,-0.03—0.78,p=0.0712)。 與其他國家(4.49克/天,-0.26事件,-0.46 -0.06中風事件,p=0.0124)相比,中國社區高攝入量組群與中風有很強的相關性(平均鈉攝入量為5.58克/天,0.42事件/ 1000年,95% CI 0.16 --0.67,p=0.0020;異質性p<000001)。所有國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都隨著鉀攝入量的增加而降低。
解釋 鈉攝入量僅在每天平均攝入量大于5克的社區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有關。在這些社區和國家,而不是在其他國家,采取減少鈉的戰略可能是適當的。
本研究資金供給 人口健康研究所,加拿大健康研究所,加拿大健康研究所加拿大面向病人研究戰略,安大略省衛生部和長期護理,安大略省心臟病和中風基金會,歐洲研究理事會。 |
|
來自: charlie7u4249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