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其中也包括霉菌。 霉菌孢子很小,可以隨風四處飛散,因此它幾乎無孔不入。 當然,霉菌也有它喜歡去的地方,比如陰暗潮濕的庫房。 如果庫房里儲存著水果蔬菜、糧食、干果等食品,長霉就不奇怪了。 但是,肉類會不會長霉呢? 日常生活中,肉類長霉的情況并不少見,主要是腌制、風干的咸肉。 這樣的霉也常常被叫做“鹽霉”,老人們的處理方式是刮干凈,洗洗接著吃。 實際上自然界的霉菌多數是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等,這些菌本身并不會有多大的危害,只要不產生有毒代謝物就沒事。 我在家遇到這樣的,一般也是切掉霉變部分,洗洗接著吃哈。 當然,如果商家賣霉變咸肉肯定是要挨罰的。 除了咸肉,凍肉也有生霉的可能。 但0度以下幾乎沒有微生物能夠活動,所以如果要長霉,必須是先解凍,后長霉,再冷凍。 而長出霉斑所需要的時間和溫度,足以讓肉腐敗變質得不成樣子,因此這種事情僅可能出現在變質僵尸肉。 由于感官很差,僵尸肉一般流向小作坊、小攤點,加工成肉制品再賣,而市場上賣的新鮮肉或凍肉幾乎不可能出現。 如果肉確實被霉菌污染了,會不會產生黃曲霉毒素呢? 其實不用操心這個,因為肉不是黃曲霉喜歡的食物,也就不大可能有黃曲霉毒素。 谷物和油料作物(比如花生、堅果)更容易被黃曲霉污染,因此在制定黃曲霉毒素限量標準的時候主要考慮這些東西。 另外,黃曲霉毒素也不像大家想的那樣容易產生。 首先污染的霉菌需要是黃曲霉或寄生曲霉,然后這個霉菌要足夠多,能壓制環境中的其他霉菌,然后它正好攜帶了產毒基因,然后溫度、濕度、營養物質的條件都符合,然后也要長到一定的階段才會明顯產生黃曲霉毒素。 在如此多附加條件的前提下,產生毒素的概率就非常之低了。 講個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兒,以前南方糧食黃曲霉污染嚴重,后來有些地方進行治理,方法就是往田里噴灑黃曲霉孢子。 為啥?因為噴的黃曲霉孢子沒有產毒素的基因,噴了之后,它們就會把產毒的黃曲霉排擠走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