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衛靈公》云:“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朱熹《論語集注》:“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說:“婦人之仁,不能忍于愛;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亂大謀。”道家也說,忍耐是遠離災禍的法寶。忍既是儒家信奉之道,也是道家信奉之道,曾經精通儒家思想和道家學說的曾國藩認為,面對命運的時候,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法門。 在中華傳統文化里,總是提倡要會“忍”,“忍”似乎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所必備的能力。但說來容易做來難,很多時候,我們都難以真正地做到“忍”。當然,我們畢竟是普通人,而非圣人賢士,做不到也情有可原。但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并不乏其人,其中,最為著名的三個人因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成為了中華文化中的不朽“忍者”。這三個人是誰呢?此三人,一個稱霸天下、一個青史留名、一個無人不服! 稱霸天下者,司馬懿也。說司馬懿是三國里最成功的人一點也不為過,司馬懿之所以堅持到了最后,就是因為一個“忍”字。司馬懿輔佐了曹魏四代君主,但到了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可謂是忍了最久的人。 早期司馬懿被曹操、曹丕信任,還被視為一大隱患,換其他人絕對不受這個委屈,肯定另謀高就。曹叡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后,曹爽專權,將他排擠出朝廷,他也默默忍受,稱病辭職。但在最后,他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誅滅曹爽,掌握了曹魏大權,贏得了一個完美翻身。他隱忍了整整四十七年,隱忍時間之久,無人能比。 青史留名者,司馬遷也。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漢武帝天漢二年,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司馬遷為完成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 可以想象,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一個男人失去了象征著身份、地位和自尊的器官,誰還能有這么大的勇氣活下去,更別說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后歷時十四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太史公青史留名! 無人不服者,勾踐也。說到忍功之巔峰境界,非越王勾踐莫屬。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臥薪嘗膽十年,受盡痛苦和折磨,期間還曾為夫差嘗糞診病,自己的王后遭侮辱。勾踐的隱忍程度,可以說是無人不服! 勾踐臥薪嘗膽,使越國國力逐漸壯大起來,最終滅吳稱霸。勾踐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瑯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勾踐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懼失敗與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中華歷史上最能忍的三個人,一個稱霸天下、一個青史留名、一個無人不服!您認為呢?歡迎參與評論。 |
|
來自: 昵稱32353910 >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