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成大事者,都必有一定的忍耐力。縱觀中國歷史上,許多人可以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忍”,直到等來了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出現的契機,最后才能一舉而就,今天來一起看看歷史上那些巨能“忍”的男子! 第七位,光武帝劉秀劉秀作為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盡管他的家庭由于歷史的波折已降落至地位微卑,他卻沒有放棄,而是傾注了所有精力參與綠林軍的起義。盡管他的哥哥劉衍被殺,他依然保持了冷靜與克制,以謙和的態度成功地打消了疑慮,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最終推翻了更始帝劉玄, 建立了東漢王朝 第六位,三國時期的蜀漢劉備出身于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劉備在滄桑變遷中成為平民,靠著編織、販賣草鞋為生。然而,他韌性的性格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使他能夠在呂布、曹操、袁紹等人手下做事,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實現了復興漢室的理想。 第五位,是史學大家司馬遷司馬遷是一個出身于書香門第的人,他自幼閱讀大量的書籍,發揚了他父親的遺志,游歷天下,搜集古籍。即使在李陵事件后遭受懲罰,他仍堅守自己的信念,繼續編寫史記,最終完成了這部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巨著,成就了史家之絕唱吳韻之離騷 第四位,鬼谷門下的才子孫臏孫臏,孫武之后,一度與龐涓共同師從鬼谷子,研習兵法。然而,嫉妒孫臏的才智,龐涓設陷阱使孫臏身陷囹圄,更冷血地砍去其雙足,并將其囚禁。孫臏在囹圄中,盡管身遭不幸,但他的智謀并未喪失,他假裝瘋狂以逃避監視,從而有機會秘密逃回齊國。盡管身殘志堅,他的才華依舊得到了齊威王的重視,并任命他為軍師。在孫臏的智謀下,他協助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一方面為自己洗清恥辱,另一方面又使齊國逐步崛起為霸主。 第三位,高度克制的司馬懿司馬懿,出生于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司馬房曾被曹操所賞識,這為司馬家族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司馬懿自少就才華橫溢,潛心學習,早年受曹操邀請出任官職,并在接下來的數年中積極輔佐曹家,立下赫赫戰功。在曹魏建立后,司馬懿因為其卓越的貢獻被封為開國功臣,成為曹丕心腹重臣。曹丕駕崩后,他又被托付以重任,輔佐年幼的曹睿。 然而,當權臣曹爽出現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對司馬懿進行了壓制,但司馬懿表面上退隱做個無害之人,卻在內心深處默默等待機會。長達十年的忍耐之后,司馬懿在曹爽陪同曹芳外出的機會下,發動政變,成功鏟除了曹爽,取而代之。此舉使得曹魏的軍政大權再度回到司馬家族手中,也為司馬家族日后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礎。在司馬懿過世后的幾年,司馬炎成功篡位,尊司馬懿為魏朝的高祖。 第二位,臥薪嘗膽:勾踐勾踐是越國君主,他與世仇吳國長期沖突。繼位后,他智勇雙全,初次戰勝吳國,使吳王闔閭負傷至死。然而,闔閭的兒子夫差,執掌吳國之時,誓要為父報仇。公元前494年,夫差率軍大破越國,勾踐和僅剩的5000士兵退守在會稽。為了保全國家與性命,他選擇屈服,甘愿在吳國為臣。 在吳國,他被貶為喂馬的馬夫,時刻忍受著深深的屈辱。然而,勾踐深知忍耐的重要,他回國后,每日以苦膽自刺,夜臥于枯草之上,以此提醒自己的恥辱,激發復仇之心。這便是膾炙人口的“臥薪嘗膽”。他將苦難與百姓共享,自強不息,總有一日滅吳一雪之前恥。公元前473年,吳國覆滅,越國獨霸,勾踐實現了他的復仇之夢。 第一位,韓信出生于貧苦家庭,無法負擔母親的葬禮費用。他常常被迫游蕩街頭,甚至被一位屠夫公開羞辱,要求他從屠夫的胯下鉆過。韓信,卻為了遠大的理想,深藏不露,沒有與屠夫爭斗,坦然接受了羞辱。這便是“胯下之辱”的來歷。 韓信在秦末農民起義中,從項梁軍隊跳槽至劉邦軍隊,但一直被冷落。不得志的他欲離開,卻被洞察他的才華的蕭何追回,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再次歸來后,他的智勇被劉邦看中,任命他為大將軍。自此,韓信屢建戰功,成為建立漢朝的重要力量,他的人生也變得如同傳奇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