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突然感覺心臟不舒服,很是難受。有不同程度的被割傷的疼痛,具有壓榨性、悶脹性、窒息性的疼痛,常有呼吸不暢的感覺,嚴重的會帶有灼熱感,甚至有瀕死的恐懼感,這種情況多數是心絞痛。每當出現心絞痛的時候,頭部就會有暈暈的感覺,一量血壓發現血壓升高了。針對這種情況醫院只能通過檢查,卻無法給予很好的治療,總是反反復復。而古中醫認為,心絞痛伴隨高血壓是可以通過方劑來調理治療的。那么古中醫是用的什么方法呢?今天我同大家探討一下。 ![]() 為什么會出現心絞痛呢?心臟是身體的動力機器,它無時無刻不在將血液泵向身體各處。而這個重要的臟器本身也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保證功能的正常。如果心臟的供血不足,心肌就會出現急劇的、暫時性的供血不足,從而出現心絞痛。心絞痛屬于中醫“真心痛”“胸痹”“心痛”等證的范疇,通常在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等情況發作,休息或服用硝酸酯類制劑(硝酸甘油等)后,癥狀會消失。《黃帝內經·靈樞·闕病》中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所以,有時心絞痛是比較兇險的。 ![]() 《金匱要略》說:“心中疲,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 “心中痞”,心中痞塞,有時痞結,就是不寬快,胸部感覺憋得慌;“心懸痛”,就是心痛如懸,心就像懸著那么痛,感覺就是現在的心絞痛。方中用桂枝,生姜,枳實三味藥,張仲景認為懸痛屬飲,需要生姜來發散,桂枝可通陽氣,破結氣,散寒氣;枳實,具有行氣破積的作用。 ![]() 心主血,推動血液在經脈內運行。肝藏血,貯藏血液并調節全身各臟腑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兩臟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肝血可以滋養心血。肝血不足,常引起心血虧虛,心血不足,也可引起肝血虧虛,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有利于氣血的運行,若肝失疏泄,氣機阻滯,血運不暢,可導致心血瘀阻。所以說心絞痛也與肝臟的功能有關,柴胡可以升提中氣,疏肝解郁,所以張仲景常使用柴胡來治療肝病。《傷寒論》說:“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金匱要略》說:“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心下滿痛就與心臟有關。 ![]() 我們再來看一下桂枝茯苓丸,在《金匱》中,張仲景用來治療婦科妊娠漏下,“為癥痼害”,是血虛不運而成癥,桂枝茯苓丸具有化瘀生新,調和氣血的功效。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養血和血,可去瘀養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溫通血脈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調和氣血;以茯苓之淡滲利濕,乃為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劑。 ![]() 大柴胡湯配合桂枝茯苓丸,就合成了一個疏肝理氣,養血活血,化瘀血,生新血的綜合方劑,肝血生,則心血足。這個合方就有桂枝、枳實、生姜這三味藥,就有了上面所說的桂枝枳實生姜湯。因為合并高血壓,所以單用這個方子效果不是很好,故需要合方。如果再有熱可加入石膏。大黃可以瀉下,就可降壓,再配合石膏清熱,所以心血管病并發高血壓,石膏配合大黃降血壓非常好。如果血壓高心臟跳得厲害,可以加重桂枝、茯苓的量。大便秘結或者非常干燥,大黃可以加大,如果不便秘,大黃的量可以減少。 ![]() 歡迎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