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與您分享的是關于無花果的種植技術以及繁殖方法,提起無花果,大家對它并不陌生,其為桑科榕屬植物,是一種開花植物,主要生長在熱帶地區,它是一種中藥,其有著清熱生津、咽喉腫痛、乳汁稀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健脾開胃的功效,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普及一下管理的要點有哪些吧。 無花果主要有扦插、壓條和分株的三種繁衍方式,無花果的枝條非常容易生根,所以我們在生產的過程上主要使用的是扦插繁衍方法,這種繁衍的速度比較快,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存活率也較高。扦插繁衍在春天進行,在這個時候,溫度氣候都有助于枝條生根,選擇成長健壯、沒有病害植株的枝條來做插穗,建議插穗的枝條是節間短的,當年生長出硬枝條,將其直接插入苗床當中,隨后進行澆灌保證土壤濕潤即可,溫度在22-27度之間,大概3-5天就便可生根發芽。 等到新生長的植株根系發育完整后,開始萌發生長出的新葉就能夠進行種植,栽種的距離通常在5米左右,每株行距離2.5米左右,若是將其種植在溫暖氣候和土質良好的環境中,我們可以適宜的將每株行距離擴展到2米左右。可以在春天或者冬天進行種植,春天種植在初春3月份,冬天種植于11-12月份風凍之前即可。在無花果整形修剪上,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它可以修剪成多主枝自然開心形,整株保留5條左右的主枝就可以了,不需要保留任何側枝,整體以多個主枝形成樹冠。 除此之外在幼苗時期培養頗為重要,需要經常進行摘心剪除的操作,這樣就能夠促進它可以多分枝條,達成迅速擴展樹冠的主要目的;幼樹時期我們需要著重的培養好主干枝,且注意抬高主干枝的生長朝向,這樣能夠促進多發枝條,與此同時達到迅速擴大樹冠的目的。投產樹時期需要注意多培養枝組,有便于促進形成一定的產量,盛果樹時期著重培養骨干枝,更換大中型枝組,修剪衰弱枝組,老弱樹時期運用基部或者枝上生長出的的萌葉枝或者隱芽, 再從頭培養主枝和枝組。 種植無花果需要大家選擇在土層深厚并且土壤肥沃的地塊進行種植,若是想要達到高產,并且得到良好的果實,首先需要改善土壤和土壤的結構,讓土壤保持疏松、通氣性較好,保肥保水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無花果成長量較大,所以需要的肥料也逐漸增多,尤其是需要注意補充鉀肥和鈣肥,這樣可以補充樹身成長所需要的養分,以及保持泥土的中性微酸。 基肥一般在落葉以后的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的時候開始施加使用,成齡的樹木每株施加腐熟農家肥17公斤左右,并且按照實際狀況合理的增加中微肥。追肥可以在新梢生長茂盛時期以及果實快速膨脹時期進行,新梢時期可以分為兩次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310倍液,每次間隔16天;膨果時期施加平衡型復合肥,每畝使用量22公斤左右,并且注意使用中微肥,尤其是鈣肥的施加使用。另外,葉面可以噴施磷鉀源庫810倍液,這樣可以促進新梢盡快成熟、以達到膨大果實的目的。 無花果植株的根系較為旺盛,細胞滲透并且壓高,很容易從土壤當中獲取水分,但其葉片較大,夏天氣溫偏高會使耗水量增加,所以需要土壤當中有充足的水分。在正常降雨不能滿足需求的狀況下,我們應該經常的增加土壤水分;無花果需水量比較大的時期主要有三個:發芽以及新梢生長抽生時期、新梢迅速成長時期和樹身過冬之前。 無花果耐澇性比較差,若是排水不通暢,輕則會引起葉片凋零脫落,造成細根死亡,重則將會導致整株死亡,所以在果樹成熟的時期,如果降雨量太多就會減少果實溫度含糖量,還會影響品質,造成裂果的現象出現。無花果成熟時期比較長,果實在夏秋天逐漸依次成熟,自七月中旬起開始到十一月份適合分批采摘,花果采收通常適合在晴天的早上或者傍晚時進行,已經成熟的果實頂端有一個小孔稍微張開,外皮上網紋比較明顯,手感軟并且不綿,采摘的時候帶上膠手套,做到輕摘輕放,過于成熟的果實采后不適合儲藏和運輸,另外加工運用的果實以八成熟最為合適。 以上就是為大家總結的關于無花果的種植技術以及繁殖方法,希望可以幫助正在種植無花果的廣大農民朋友們,歡迎提出寶貴的意見,分享您的種植經驗,可以在下面給我留言評論,我會及時回復您的。 |
|
來自: 齊魯一脈 > 《種植與養殖技術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