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思維方式vol.5】 所謂寫作,就是要把網狀的思想,通過樹狀的結構,用線性的文字表達出來?!返俜摇て娇?。 一、開啟上帝視角。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系統問題,是網狀的結構,并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這也是我們要學習多元思維模型的原因。 人最常用的是簡單的線性思維,因為符合人的直覺,用起來簡單,但是這是一種非常低級的思維方式。厲害一點的是結構化思維,更厲害的是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是一種站在整體的角度,透視系統中所有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系,抓住問題的要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如果說第一性原理是在做除法,不斷的抽象,提煉出一個普適的元起點。那么系統思維就是在做減法,找到紛繁復雜的要素中最最關鍵的要素,從而改變整個系統。 二、找到問題的癥結。 生活中有很多問題是簡單問題,只需要考慮簡單的因果關系就可以解決。比如說我現在餓了,因為我一天沒吃飯,這就是簡單問題,解決方案也很簡單,吃一頓就行了嘛。 但是呢,也有很多問題是復雜問題,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這時候如果用簡單的因果關系去解決,就會出現問題,甚至可笑。 比如說我現在太胖了,想要減肥。線性思維會怎么考慮呢?太胖了肯定是因為吃得多了嘛,然后我少吃點就可以減肥了不是嗎?事實證明,通過節食來減肥成功的非常少。 再比如,中國足球成績總是不好,足協的一些官員就提議說,讓中國隊去踢中超吧,提升中國隊的整體作戰能力。這就是想用簡單因果關系的線性思維,去解決復雜問題的思考方式,在真正懂行的人來看來,真的是非??尚Α?/p> 界定問題是簡單因果還是復雜問題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如果用簡單因果關系思考的方案,總是無法解決問題,那么這個問題可能就是復雜問題?!蹦阌薪洺=鉀Q,但是有經常重復出現的問題嗎?如果有,那么這種問題很可能就是復雜問題。 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但是總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其實還蠻多的。比如說每個人都有拖延癥,也知道這個不好,但是反復也找不到好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再比如,上面的減肥問題,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反復出現,解決不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系統思維了。 三、系統的特點。 系統的三個特點:1、三要素:元素、關系、功能;2、作用:輸入、系統加工(功能)、輸出;3、反饋回路:正反饋、負反饋。都在上圖中有呈現。 1、系統的三要素:元素、關系、功能。 元素。比如公司這個系統,員工就是元素,然后員工組成不同的部門,也算是元素,辦公場地,辦公設備也是公司的元素。 元素是系統最基礎的,也是最容易看見的,但是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元素都是可以替換的。員工換了公司還是在公司,場地換了,設備換了公司也還是這個公司。 關系。不同的員工,不同的部門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關系。不同的員工,不同的部門之間如何協作,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就是這個系統的關系。 元素可以計劃,但是關系大多數時候是不變的,所以對系統來說關系的重要性比元素更大。要理解一個系統運作機制,關鍵也是要理解這個系統的關系結構。 功能。功能就是所有元素和關系作用在一起可以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比如說學校的功能就是培養學生教給學生知識,教給他們學習的能力,公司的功能就是,提供產品和服務,創造價值,獲得利潤。 2、系統的作用:輸入——系統(加工)——輸出 評估一個系統,主要看輸入,輸出還有功能。比如說學校這個系統,他的輸入就是學生,經過學校這個功能之后,變成了擁有更多知識的學生。如果一個學校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那么這個系統就是一個更好的系統。 比如人體就是一個系統,需要輸入就是食物和氧氣,經過身體的加工,輸出就變成身體的各個組織結構,以及提供身體正常行動的營養物質、能量等等。身體是一個大系統,還有很多小系統,比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等。 3、系統的反饋:正反饋和負反饋。 理解系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反饋回路,所謂反饋回路就是系統的輸出會反過來影響系統的輸入。反饋回路分正反饋回路和負反饋回路。 正反饋回路,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放大器。之前講過復利模型,復利就是一種典型的正反饋回路。 比如學習知識,通過學習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而掌握更多的知識之后,對于學習新的知識也會有促進的作用,所以學習就是一個反饋的回路。比如投資也是,投資賺到的錢,可以幫到你賺更多的錢。 負反饋回路,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調節回路,讓系統處在一個均衡的狀態。比如說稅收系統就有點負反饋回路的意思,對于越富有的人會征收更多的稅收,以保持相對的平衡。 一個系統中經??赡軙泻芏鄠€正反饋回路和很多個負反饋回路。要解決這種復雜的問題,就需要找到其中最關鍵的回路。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四、解決系統問題的上下策。 下策前面說了,就是用線性思維解決系統問題,但是這種辦法無法根除問題。上策就是站在整體的角度,洞察系統中各個元素的關系,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1、下策:一階思維,直接改變。 中國有一句固化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說的就是這種方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治標不治本,甚至還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會選擇這種策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系統思維,只是單純的線性思維把一個復雜問題看成一個簡單問題。 2、中策,間接刺激,也可以叫二階思維,找到比較關鍵的回路。 這一層次呢,具備了系統思維。找到了一個比較關鍵的回路,通過間接的刺激進行調整。通常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 3、上策,建立新的共識,讓大系統和小系統的目標一致。 一個大的系統會有一個目標,一個小的系統也會有自己的目標,大系統和小系統的目標通常會是相悖的。這也是直接解決問題無法根治問題,甚至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的原因。 如果能夠讓大系統和小系統,所有系統的目標保持一致,那么整個系統才能夠按照我們預期的方向去改變。 1967年,羅馬尼亞政府想要提高生育率。采取的辦法是禁止墮胎和避孕,因為不想生孩子的兩個手段就是避孕和墮胎。結果地下非法墮胎增加,孕婦死亡率大幅上升,很還有很多是新生兒,生下來就被拋棄。 中國足協想要訓練年輕球員,要求中超球隊,必須有兩名20歲以下球員上場。結果各個中超球隊在剛開始就會把兩名20歲以下的球員換下場,他們寧愿浪費兩個換人名額。 這兩個例子就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線性思維去看待復雜問題。 羅馬尼亞政府想提高生育率,但是民眾并不想。中國足協想鍛煉二十歲幾歲的年輕球員,但是球隊需要成績。這就導致了大系統和小系統的目標不一致,這就會形成一個負反饋回路。不管怎么做,最后都會回到起點。 更好的方法是找到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小系統和大系統形成共識。整體的目標一致的時候,才會形成凝聚力,力往一個方向使。 比如1930年瑞典想要提高生育率,他們的做法就是形成社會的共識,而不是說直接禁止墮胎和避孕。新時代的女性想要個人生活,想要做自己的事業,不想被孩子困在家里面。所以瑞典政府提供各種各樣的福利,醫療教育資源,排除家長對生孩子這件事情的顧慮。起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像這種大系統和小系統,方向不一致導致問題無法解決的。比如說我們日常的自控、鍛煉、減肥,其實就是這樣。 你的大系統想要減肥,所以你去控制飲食,通過節食的方式來控制體重,但是你身體內的小系統并不認可這樣的方式,它不知道你是想要瘦,想要變美,它只知道你供能不足,所以會調動相關的神經,促使你去吃東西。 想吃——節食——功能不足——想吃 節食 / \ 想吃 —— 供能不足 你的大系統想要少吃,但是你身體內的小系統想要多吃,這兩種就是對抗。通常來說,大系統誰都對抗不過小系統的,因為小系統是人的本能,幾百萬年進化習得的。 想玩+害怕困難——拖延——焦慮——拖延 同樣的,其實自控大多數也是這樣,你的大系統可以理智的思考,想要什么樣的結果,但是小系統的目標正好相反。比如說你的大系統想多學知識,想克服拖延癥,但是呢,你的小系統肯定就是很懶的,不想學,也不想去做事,這也是不一致。 窮——忙——沒時間思考、學習——窮 病——吃藥——身體弱——病 以上幾個循環可以稱作是很多人的悲慘循環。解決的方法就是打斷這種負反饋的循環,建立新的系統。 比如如果太忙,就抓住重點,提高效率。同時不管再忙都花時間學習、思考,從一個點把系統掰到另一條循環路徑上。變成下面這樣: 抽時間思考——效率變高、花更少時間做更多事——有更多時間思考——效率更高。 如果不能改變系統,就會是一直越忙越窮的狀態,掙脫不開。 個人學習: 下策,不學完不睡覺。 中策,學完給自己獎勵。 上策,加入到一個組織,或者說是社群,跟著大家一起學習,不要拖后腿。 公司激勵: 下策,不管怎么做,我只要結果。 中策,這個月績效達到多少就給獎金。 上策,我們是一個改變世界的產品,加油一起干呀。 下策,就像奴隸主拿著鞭子抽,是在對抗。中策,釣魚者拿著誘餌引,是在引導。上策,宗教領袖帶著大家沖,是在激勵。 五、多看一步,拉升視角,養成高階思維習慣。 使用系統思維的關鍵就是要避免一階思維、線性思維、簡單因果,不要順從直覺的判斷。而是多看幾步,拉升視角,看看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在這個系統中。 線性思維說:“這是一家好公司。讓我們買進股票吧?!边@一層只考慮了“公司、股票”的關系。 多看一步(二階思維)則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認為它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估價和定價都過高。讓我們賣出股票吧?!边@一層考慮了“公司、公司價值、股票、其他投資者”的關系。 再多看一步(三階思維)則會說:“雖然定價過高,但是公司極具成長性,未來還是會高過現在的價格?!边@一層考慮了“公司、公司價值、股票、其他投資者、時間”的關系。 線性思維說:“我現在沒錢,所有要努力工作,多打幾份工也可以,哪怕只是發傳單、送快遞?!?/p> 多看一步(二階思維)則會說:“多打幾份工可以掙到多一點錢,體力勞動是很有限的,但是更要考慮未來的價值,做更有價值的事,提高認知能力,提升單份時間的售價更關鍵?!?/p> 線性思維說:“我要減肥,所以要節食?!?/p> 多看一步(二階思維)則會說:“節食雖然當時會瘦下來,但是大腦并不知道我在節食,只知道我供能不足,所有會讓我感覺餓、甚至暈眩,促使我去吃東西保命,而人是很難長期處于這種狀態的,一旦一次放縱,不單減不了肥,還會胖。加速新陳代謝,讓消耗大于輸入量,才是更合理的方式?!?/p> 當然不同的思維方式,會造成不同的決策,但是更高階的思維,顯然看得更清晰,有更多決策選擇,當然也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六、嚴防死守,警惕系統崩潰。 系統崩潰是常見的,有的公司走著走著就衰敗了,自己堅持的東西做著做著,就放棄了。我們經常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西方經常說破窗效應。 1、平衡回路。 之前講到反饋回路有兩種,一種是正反饋,一種是負反饋。正反饋相當于一個放大器,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會被放大。負反饋,相當于一個均衡器,它會把系統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 比如說寫文章,你自己給自己定了一個標準,假設每天寫3000字,如果哪天你寫的少了你就會比較的愧疚,因為自己定的目標沒有完成。這樣的愧疚感會讓你明天想辦法不要再出現這種情況。 2、意外。 任何東西都會有意外,有的意外是好的,有的意外是壞的。同樣是寫文章,你規定的目標是3000字,但是肯定不會就在3000字這個位置停下,通常來說有時候會多一些,有時候會少一些。 跑步也是一樣,你規定了每天跑3000米,有的時候會多跑一些,有的時候會少跑一些。多跑一些就是好的意外,少跑一些就是壞的意外。 3、壞消息偏見。 人對壞消息的感覺,總是會比對好消息的感覺更敏感一些。換新聞比好新聞,更讓人印象深刻。別人對你壞,比別人對你好,更讓你印象深刻。 人總是對外比較敏感,因為這與生存相關。這種對好消息和壞消息不一致的評價,可以稱作壞消息偏見。壞消息偏見會讓人對系統的評價偏低,就是感覺壞的更多,但是事實上并不是如此。 比如說你哪天少跑了幾百米、或者少寫了幾百字,你都會對自己的評價變低,但是多跑幾百米、或者多寫幾百字的時候,你都記不住。這個時候你對自己的評價就會變低。 4、崩潰。 因為壞消息偏見,人會對系統的評價變低,長此以往,人會在無意識中覺得目標就應該更低一些。這個時候系統的目標就變低了,系統的目標一旦變滴,反饋回路的有效性同樣也會變低,導致無法回到之前的目標狀態。慢慢的系統走向惡性循環,最后崩潰。這就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5、解決。 不要降低自己的標準,但這種壞消息偏見出現的時候,要意識到事實上系統并沒有變差,只是你以為系統變差了,所以一定要保持覺察,在自己無意識的狀態下,想要降低標準的時候,及時的阻止。 告訴自己,系統沒有問題,這個目標還是在這里,不斷的給自己的目標補充能量。不要因為一兩次的目標沒有達成就放松警惕,導致最后放棄。 結語: 當然,“系統”的學問遠不止于此,這里只是初步了解,后面的思維模型會進一步展開。但是,毫無疑問,具體系統思維,熟練運用系統思維的人,更能在紛繁復雜的因素中找到最關鍵的要素,從而改變整個系統。 系統思維也是應用多元思維模型的前提,如果看不清系統,肯定是不知道怎么選擇最有效的思維模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