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兒食積是由于喂養不當、暴飲暴食、過多的喂給生冷油膩之食物,損傷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失職,不能正常的腐熟水谷,停滯不化,胃氣不降,反而上逆而引起食物積滯、出現嘔吐或泄瀉的一種病癥。 病因 中醫認為主要是由于過食油膩厚味的食品,聚積不化,氣滯不行所致。 臨床表現 1.乳食內積 食欲不振,煩躁多啼,夜臥不安,嘔吐乳塊或酸餿食物,大便酸臭或溏薄,苔白厚或黃厚膩,脈弦滑。 2.脾胃虛弱 面色萎黃,困倦無力,納呆厭食,夜臥不安,腹滿喜按,嘔吐酸餿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或夾有乳食殘渣,苔白厚膩,脈細弱。 檢查 胃電圖、胃腸道功能動力學檢查、尿常規、血常規、便常規、體溫測量。 診斷 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脹痛,嘔吐酸餿,大便溏瀉,臭如敗卵或便秘。 2.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有發熱等癥。 3.有傷乳、傷食史。 4.大便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或脂肪球。 治療 1.中藥調理法 以消食化積、理氣行滯為主,可選用保和丸加減神曲、谷芽、麥芽、雞內金、山楂、萊菔子、厚樸、檳榔、木香、枳殼等。 2.幾味藥膳調理治食積 (1)如用大米50g,白蘿卜100g,胡蘿卜100g煲粥。 (2)谷芽、山楂、檳榔、枳殼各等分碾末沖服,每次1~2g,每日三次。 (3)焦饅頭粥或焦米粥。將饅頭切碎后炒焦加水煮粥,或將米炒黃煮粥,也可用飯鍋巴適量煮水喝。 (4)內金粥。雞內金15克,大米15克炒焦,共研成細末,拌入粥飯中。每次用細末2克,每日2次。 預防 首先飲食應適度,忌暴飲暴食,食物宜新鮮、清潔,不要過食煎炒和肥膩的不消化食物。平時必須注意做到“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宜定食定量喂養。其次,哺育不宜過急,以防吞進空氣。哺乳后,宜抱正身體,輕拍脊背,使吸入空氣得以排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