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如今的深圳房價,看著那些一棟棟金山般的農民房,感慨萬分,曾經的時代,給了我們無比風光的歲月,但也因為眼光,失去了許多,今天特意開了一個帖子,說說我家(非深圳本地人,也沒有深圳戶口)在農民房上的炒作歷程和興衰史……

我爸是一個60后的農村娃,從小就不愛學習,家里也窮得響叮當,那個年代,有塊肉吃,有頓米飯已經是萬分幸福的事了,他很討厭學習,于是初二沒有讀完,就從粵北鄉下跑來了珠三角闖蕩。80年代,在廣州郊區下過礦井,也在深圳沙頭角賣過水果,但賺的錢都只夠溫飽……后來機緣巧合下,去做了建筑工,他這個人沒啥特長,但砌墻和做水泥工特別擅長,不到半年就從小工升為了師傅,再后來結婚后,就成了包工頭…… 在90年代,包工頭收入還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沒有選擇在深圳發展,而是在經濟沒那么強的惠州,日子總體過得算是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到了99年的時候,我爸開始嫌棄包工頭工作了,看著身邊的朋友開工廠賺了不少,于是拿著幾十萬的積蓄也開了一個塑料廠,但因為沒有經驗,也不懂控制成本和發展客戶,不到2年,就幾乎把錢虧完了……
到了2001年,工廠倒閉了,家里的存款最低的時候只剩下幾百塊錢,這時候我爸極度失落,只好重新做回了包工頭,但也賺不了多少錢了。突然有一天,龍華某個村子有個我們老鄉是那里的上面女婿,他跑來惠州,跟我們一群人說那邊準備搞工業區開發,以后會有很多企業搬進來,那么那些地皮就可以用來蓋房子出租給工廠做宿舍。
大家很感興趣,但跑過去一看,都是菜地和山丘,有些失望,感覺受騙了。那個老鄉說相信他,深圳關內發展的那么好,關外也一定會發展起來的……但一半的人選擇了放棄,我爸回到家里,把這事跟我媽說了,我媽說深圳關外還是有發展機會的,不如把惠州的幾塊地皮賣了,去龍華買……
最后,帶著賭博的感覺,終于選擇了賣掉惠州的地皮,一共6萬,然后在龍華那村子買了3塊地皮,每塊120平方,一塊2萬……
2004年,那個村子真的開始有大型企業進駐了,地皮價格也在猛烈上漲,120平方的從2萬漲到了10萬,到了2005年,漲到了30萬以上……大家瘋狂的建房子,那時,只要買了地皮,跟村里簽了合同,就直接開建了,連報建沒有…… 村子里到處都是泥頭車的身影,攪拌車的轟鳴…
我家第一棟農民房在2005年初建好了,硬著頭皮,跟親戚借錢建的,5層半,接近800平方,那時已經有二房東來包房了,9000多元簽約的……而地皮加上建房的成本,也不過20多萬,也就是說,只要租2年,就回本了……
接著,另外兩棟也建起來,資金寬裕了,也建的更高,隨后,我們和村委也搞起了合作,組團一次性收購幾千平方的地皮,然后再分割出去賣,短短三個月就可以賺一倍利潤……
在2007年,花了100多萬,建了最后一棟樓,占地180平方,12層,裝電梯,總面積2400多平方……那時候,建農民房收租真的回報率驚人,加上炒地皮的錢,讓我家和當初一起進場的老鄉們繼續瘋狂加注,當時每家又買了好多宅基地,但很快,政府開始嚴打了……
我們的另外的地皮,連地基都起好了,最后還是沒能建起來……家里在深圳的農民房,巔峰時期就是在龍華有4棟,總面積6000多平方,加上地皮接近8000平方了……但很快,08年金融危機到來了,空房率暴漲,原本300多一個單間,降到80也租不出去,因為資金流的斷裂,在09年初,白菜價賣掉了一棟小的,用于還債……
隨后的幾年,因為家里發展重心往東莞和惠州偏移,繼續運作地皮,小產權開發等項目需要資金,在2011年到2013年前后,又賣掉了兩棟和一些地皮,都很便宜。因為那個村子的工業區人數下降了,租金也在下降,大家都認為那些農民房的性價比不高了……(事后證明,這是多么錯誤的抉擇)
而如今,家里只剩下那棟12層的,以及少數的地皮了。可誰曾想到,深圳的舊改也在延伸到這些偏遠的村子,換來了一家人的嘆息……可惜的是,賣到了3分2的房子和地皮,錯過了暴富的機會,而不幸中的幸運是還留了一點……
這種故事,或許只存在深圳這個奇跡的城市,看看旁邊的東莞惠州,都沒有這樣的暴漲神話,真的是始料未及……我們只能感嘆深圳的農民房時代,最暴富的時光發生在10多年前……有人狂喜有人嘆息……這就是一個時代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