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漢朝為什么不承認漢惠帝,而是直接漢高祖,然后文景? 漢朝是承認漢惠帝的,這段歷史不同于明初的建文帝。從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里,都為劉盈立了本紀。 只不過,劉盈在位的這七年時間里,朝政大權掌控在呂雉手中。加之劉盈壽短,24歲就郁郁而終。之后呂雉又垂簾8年。 所以,劉盈的風頭完全被呂后蓋過。《史記》里干脆把兩人合并為一紀,《漢書》倒是立了個“惠文帝紀”,但也是寥寥無幾的幾個字,筆者統計,不到一千字。所記載的也是極為得簡略。 以至于世人皆知漢初劉邦之后是呂雉,之后就是劉恒。劉恒成了西漢第二位皇帝。反倒是劉盈不被漢朝承認。 劉盈是被漢朝承認的,因為在位短,權力被強勢的呂雉把持,再加之“文景之治”這一塊巨大閃耀旗幟,所以劉盈存在感低。而不被承認的是劉盈那幾個兒子。 總共是六個,前少帝劉恭,后少帝劉弘以及四個王。這些都不是嫡出。有可能生于宮女。劉盈的皇后是張嫣,她是劉盈親姐的親女,兩人并沒發生床笫之歡。自然沒嫡子。 諸呂之亂爆發,功臣派在內,劉氏子弟在外,其中以劉肥的兒子劉襄為代表。為奪取足夠多的利益,功臣派率領發動政變,終結這一場叛亂,劉襄水打竹籃一場空。 殺光呂家子弟,除掉劉盈兒子,史書是這樣記載: 大臣相與陰謀,以為少帝及三弟為王者皆非孝惠子,復共誅之 既然是這樣統一口徑,漢文帝事后又沒追究,自然是定性了。但依然記載于史書。 所以,有時候又造成劉盈無子的假象。 |
|
來自: 瀟瀟雨ekg9m5f4 > 《中國史一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