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是同治元年,清朝由于慈禧太后和恭親王信聯合發動辛酉政變,完成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計劃,在慈禧太后的強硬手腕下,很快就幫助年幼的同治帝穩定了朝局。 但這個時候的太平天國已經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已然被曾國荃率領的吉字營給團團圍住,一旦被打下了,也就宣告太平天國政權的滅亡。 在這種情況下,天京兵力空虛,局勢危在旦夕。洪秀全火速派人向李秀成等人求援,而在此時,李秀成正在江浙等地開創局面,而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聽聞湘軍再次包圍天京,深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而且洪秀全一日三詔催促李秀成從上海前線回援: “三詔追救京師,何不啟隊發行?爾意欲何為? 很快李秀成放棄了在江浙等地所取得的戰果,馬不停蹄的率部隊回師天京。 此時,李秀成率領的太平軍,共有13王的人馬,共計30余萬人,號稱60萬精銳,分三路人馬浩浩蕩蕩殺奔天京,打算與天津城內的太平軍守將一起將曾國荃部聯合絞殺在雨花臺。 我們要知道,當時的圍攻天京的曾國荃只有3萬余兵力,而且是一支孤軍,配合他進攻天津的只有彭玉麟的一支水軍。其余的將領都各有限制和阻礙,左宗棠的軍隊在浙江和太平軍進行鏖戰,李鴻章深陷蘇錫常地區,鮑超被阻隔在安徽寧國,從局勢上看,3萬對30萬,而且孤軍深入沒有援軍,明擺著沒法打,似乎是面臨著一邊倒的局面。 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1862年10月13日開始的雨花臺大戰,是太平天國歷史上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場戰役。從理論上說,這毫無疑問應該是一場前后包圍的太平軍勝利,但是在明明城外有30萬太平軍,城內也有太平軍配合。可是打了數月之久,又成一波一波的進攻,竟然都被曾國荃擋住了。 他們雙方互相使用,都很擅長的地道戰用煙熏灌水,或者用木樁等方式進行反復爭奪,3萬湘軍,就這樣忍住了,30萬內外太平軍的夾擊。不得不說這是湘軍戰斗力之頑強,意志堅韌的體現,湘軍作戰勇猛,攻勢凌厲,雖然愛三分之一為新募湘軍,但戰斗力極其旺盛,兇悍至極。 當然,湘軍曾國荃部如此努力,有一個重大原因,那就是曾國荃直接明著告訴士兵,南京市太平天國多年首都,搜刮了無數金銀財寶,只要攻克南京成,允許士兵肆意搶掠財物,而且還可以因為攻克天京首功而受到嘉獎,士兵們當兵很大程度就是為了出人頭地和升官發財。 老大這么一說,湘軍們更是玩命的跟太平軍拼,就等著早日打開天京城,好好享受一把,戰斗力比平常提高了好幾個檔次,達到了恐怖程度! 后來天京城破之后,曾國荃也沒有食言,在天京城中大搞燒殺搶掠,縱容士兵擄掠財物。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記載: 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遭殺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 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 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余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于四遠,其亂如此,可為發指。” 最終,雨花臺之后李世賢率部退回秣陵關,而李秀成率部進入了天京,也就就是說這場,浩浩蕩蕩,聲勢巨大的回援天國,擊敗湘軍的計劃,就此破產了。甚至連把敵人打退都沒有,這從側面也說明此時的太平軍戰斗力實在過于低下了。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李秀成解圍戰失利而被嚴責革爵,大大打擊了太平天國的士氣,同時大大提升了湘軍的戰斗欲望,不久湘軍一鼓作氣,拿下天京城外的九洑州,將太平軍2萬余人全殲。 至此,長江北岸被湘軍給全部占據,斗志昂揚的湘軍將士,對攻克天京城的信心大大增加。他們在作戰中更加勇猛,為了眼前即將到手的富貴功名,而奮不顧身,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能靜居士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