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路遙的這本著作是多年前曾經讀過的,雖有些細節忘記了,但猶記得當初讀完它,開始學著審視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該如何更有意義的走過的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最近,為了在簡書寫文,本著對讀者負責任的態度,將這部長達120萬字的小說又閱讀了一遍。雖然時隔了十多年,但再一次的閱讀依舊讓自己無可自拔地陷入進去。 - 02 - 一連幾天一有時間就盯著手機,直到眼睛酸痛才舍得抬頭歇上一歇。不但憶起了埋在深處的曾經有過的感動,更多了不曾有過的震撼!想是大概初讀時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而今十多年后或多或少經歷了些世事,再來品味書中的人生,自然更有一番感觸!更加體會地到作者用生命為我們書寫的這本人生之書的含義! - 03 - 一直還有個習慣,就是每次讀完了一本書就去豆瓣看看短評,碰到和自己觀點看法一致的評論就喜不自禁,如遇到高山流水的知音一般。但是,沒想到,豆瓣雖然對這部大部頭巨著評分很高,但讀者對本書的評論卻嚴重成兩極化趨勢,毀譽參半。我自然是屬于認為本書精彩絕倫那一邊兒的,所以很不理解那些將這樣一本好書評論為無聊透頂簡直讀不下去的人的想法。但是——這就是真實的世界。一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世界。 - 04 - 你眼里的寶可能在別人的眼里一錢不值。也可能你以前覺得很平常的東西會突然在某一個時刻頓悟,發現這個并不起眼的家伙居然是個寶藏。《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遙留給世人留給所有炎黃子孫的寶藏!即使是它對于你來說或許還是堆在浩瀚大海中一個荒島洞穴中的寶藏,但它依舊會永遠在哪里燦燦發光!其實,作者自己也沒有希冀所有人的理解。正如路遙自己在書中所說: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如此深刻而又富于戲劇性的歷程!現在還是孩子的人們,將不會理解我們這代人對生活的那復雜的體驗! - 05 - 看到有評論提到這本書的主旋律色彩過于濃厚,所以猜測不喜歡這本書的人大約是對主旋律的精神產物并不感冒,認為它很多地方并不真實違背人性。仔細想想,書中人物的描寫確實挺主旋律的。市委書記的女兒趕赴抗洪一線采訪,為了救落水兒童英勇犧牲。她的男友居然是一名煤礦工人本書的男主角孫少平,而就連這個煤礦工人的身份都是他奮斗多年才獲得的,否則他只能是在家扛鋤頭的農民。書中最后他也為了救助工友而差點雙眼失明。這樣高尚的人格和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挺少見的。 - 06 - 但是,雖然少見也并不是沒有。就因為他們身上有著超出常人的高尚情操,才更值得歌頌,更值得謳歌!想起前一陣,涼山的那些救火犧牲的孩子們。什么是高尚?它并不是少數人身上所特有的氣質,而恰恰是很多普通人在危急關頭所表現出來忘我的精神。它藏在你的身上也藏在我的心里,只是有的人將這金子般的寶物捧出來發揮了它最大的價值,而有的人將它深埋起來蒙上了灰塵...... - 07 - 而這種對高尚情操的謳歌并不獨獨是有社會主義中國獨有的產物,去年美國有部影片叫做《勇往直前》,豆瓣上打出了8.4分的高分。就是頌揚了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只職業消防隊- “花崗山先鋒隊” 的生活以及他們最終在亞利桑那州的森林大火中殉職的故事。 這場災難,也是美國911事件之后,傷亡最大的一次消防員殉職事件。(911事件大概犧牲了340多位紐約消防隊員)。 - 08 - 而在美國,消防員向來是個被視為“英雄”般的職業,所以這種對主旋律的贊頌在資本主義社會一樣存在,是全人類的財富。只要是一個人,你可以做不成英雄,但是一定不能缺少對英雄的景仰和敬意!當然,說這本書偉大并不是由于它歌頌了我們所弘揚的”主旋律“,如果僅僅為了這個我們大可以多花點時間去在學習強國上瀏覽。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喜歡路遙用象黃土地般厚重樸實的文字為我們描述的奮斗的人生,這種不屈服命運而努力奮斗抗爭的精神是永不會落伍于時代的! - 09 - 書中的倆個男主角,孫少安和孫少平哥倆出身貧寒的農民家庭。少安為了讓弟弟妹妹能夠上學,成績優異的他初中一畢業就回家務農和爸爸一起撐起了這個家。而少平在上學期間每頓飯的伙食就是一份最差的丙菜。你看的沒錯,就是甲乙丙的丙。不管什么時代都是有貧富的差異,那個時代雖然物質及其缺乏,但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在學校也能夠吃一份帶肉片的甲菜和白面饅頭,這是富有的象征。而小康水平的大眾學生則只能吃一份乙菜,一份沒有肉的燉菜和玉米餅子。少數貧寒家庭的孩子則連這樣一份菜都吃不起,只能吃兩個黑乎乎的餅子。大家戲稱這三種餅子是歐洲,亞洲,非洲。看到這里,不禁莞爾一笑,繼而又一陣心酸,這就是那個真實存在過的時代,甚至,這個時代在現在的社會也存在在地球的某些角落里。 - 10 - 但是,少安和少平并沒有屈服于自己的命運。在集體制的大鍋飯被徹底打破,政策一變活之后,哥哥少安用更勤奮掙命的勞動從生產隊長成長成了農民企業家,徹底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的命運!“ 當然,他們如此掙命,是因為生活突然充滿了巨大的希望。有了希望,人就會產生激情,并可以一無反顧地為之而付出代價;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停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子啊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雖然作為農民的孫少安不會這樣表達他的思想,但是他實實在在地用行動證明了自己。 - 11 - 追求更有價值人生的弟弟少平更是不滿足于僅僅在村子里做一名普通的農民,僅僅卷了一個鋪蓋卷兒就到城里來闖蕩,做苦力,做小工,賺的錢都給家里寄去。晚上抓緊點滴時間在燭光下看書,追求自己的更富足的精神世界。就象他給妹妹蘭香的信中所說:“我感到,人的一生總應有個覺悟時期(當然也有人終生不悟)。但這個覺悟時期的早晚,對我們的一生將起決定性的作用。實際上就是說我們應該做什么人,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我們出身于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要知道,對于我們這樣出身農民家庭的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是多么不容易啊!” - 12 - “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更偉大!”少平在通過努力終于獲得了礦區工人——一個城里人的身份后,他用加倍的吃苦精神更加證明了自己。起初,他把所有打工掙的錢都給家里和上大學的妹妹,一身空蕩蕩地去了礦區。宿舍里的很多靠父母關系進入礦區的舍友都瞧不起這個倆手空空如也的鄉巴佬。但是,半年后,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因為面對井下艱苦的勞動,偷懶礦工而拿不到工資不得不把自己的“財產”賣給少平。 - 13 - 而孫少平 “ 把這些人要出售的東西全買下了。一剎時,手表、箱子和各種時髦衣服他都應有盡有了;加上原有的皮鞋和蚊帳,立刻在這孔窯洞里造成了一種堂皇的氣勢。到此時,其他人也放下了父母官職所賦予他們的優越架式,甚至帶著一種誠惶誠恐的自卑,把他看成了本宿舍的“權威”。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么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后的勞動者。對于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極為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什么叫幸福?這就叫幸福。幸福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在這荒涼的山野礦區,在這些土窯窩棚里,人已然會活得如此幸福和美好! - 14 - 這,才是這本書想要真正傳遞給我們的樸素而偉大的真理! 當然,作為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巨著,這部作品中透過一個黃土地上普普通通的一個村落里數個家庭的描寫,為了我們揭示了一個時代的艱難蛻變與復興求索。書中對生命的意義,對愛情的理解,對親情人情冷暖甚至龐大深邃的官場的描寫刻畫與探討無處不在。用樸實的文字中傳遞出了振奮人心的思想哲理。例如為了順利成為礦工,孫少平在醫生的建議下到路人家去買醋降血壓,碰到了好心的王班長一家。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 15 - 孫少平手里提著醋瓶,一個人靜靜地沿著鐵路往回走。現在,他面對漫山遍野的燈火,對這里的一切更加充滿了無比親切的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會是冰冷的。他不由再一次思想: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么?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不壞。但是,沒有什么東西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你感受到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于這一點了。 - 16 - 由不甘平庸,總是在積極思考,并用實際行動去探索能讓自己的精神生活富足的孫少平身上,想到來簡書碼字的萬千追夢人,不正是這種不滿足于柴米油鹽,壓抑不住內心總是在涌動的傾訴和創作的欲望,讓我們相聚在簡書么?《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寫出了我們每一名處于平凡世界又不甘于平凡的靈魂的聲音。致敬《平凡的世界》,致敬路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