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修改的第二個階段是細節上的改動,主要是語句潤色,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修改。這個過程比較枯燥,能說的東西也不多。我自己有點害怕這個階段,因為在語句修改上往往要超水平發揮。經常修改自己的作品也是一個提高寫作技巧的鍛煉方法。為了盡可能把作品中的毛病找出來,有時候需要細讀幾次,所以這個階段的修改會比較耗時間。
一般來說,作品會越改越好,但長期修改也會容易陷入審美疲勞。當作者發現已經不能改得更好,那可以停下修改,這個作品版本可能就是我們當前所能呈現的最好效果。當然,過一段之后再看回作品,說不定又能發現新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畢竟作者的寫作水平會慢慢提高,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作品,我們自然能夠發現以前看不到的問題。所以,如果覺得從前的作品寫得很差,這不是一件壞事,這是我們進步的有力證明。
當作者寫作水平提升了一個層次,他可能會發現以前的作品很難修改。正如我在前面所說,超過五年的作品我基本上改不了。因為以前的作品在水平還不成熟的時候寫出來,它帶著一些先天性的缺陷,這些東西讓作品已經定型了,基本上是改不了的。比如作品的故事設定幼稚,我們很難從中提升出高深的主題;用第一人稱寫成的作品,在后期很難改成第三人稱,這兩種人稱在敘事風格上很大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想把以前的點子呈現出更好的效果,比較好的辦法就是重寫。重寫過程會比較自由,也更容易把當前的寫作技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作品擴充
當我們的作品受到編輯青睞,獲得出版機會的同時,編輯常常會要求我們對作品進行修改,常見的修改項是字數上的增刪。
字數上的擴充,最容易實現的就是增加情節事件。關于這個話題,我用自己的經歷跟大家說明相關的操作步驟。我的作品《人在風里》是一部四萬字左右的中篇小說,后來這部小說獲得了出書的機會,但因為字數太少,達不到紙書出版的要求。為此我要對它進行擴充,編輯指定的字數是十三萬字,我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九萬字。當時我就設定了一條時間主線,設定好關鍵點,盡可能多地往大綱中添加內容。我翻查當年的書信、日記、照片、QQ聊天記錄,把所有能想到的點子都盡量用上來。如果現實中的例子沒有什么感染力,那么我就對它進行適當的加工,把相關的情節改編得更加有趣。
這個過程主要是時間和精力上消耗比較多,難度上并不算太大。為了要用到原來的內容,我需要把四萬字的小說進行分解,將各個時期的關鍵事件拆解得支離破碎,再將它們逐一放到新大綱的合適位置上。再根據上下文語境進行調節,進行一些必要的刪減。在拆解重組的過程中,我也會留意一下原來的內容有沒有哪些地方寫得不夠好的,不好的地方要重點修改。
在這兩張圖片里,標了綠色的地方是原來的事件,沒有標記是新增的事件。大家可以看到,我把原來的事件拆開,分別放到新的大綱上。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純粹的增加字數,還要涉及節奏感的問題。四萬字的中篇小說跟十萬字的中篇小說,兩者之間的行文節奏并不相同。原來的大綱是30個事件,每個事件平均寫了一千多字;現在我把事件擴充到50個,每個事件寫2000-3000字,后來合計十三萬字。這些事件列表是最初的想法,最終成稿的真實事件列表,還是跟這份列表有一點出入。會臨時加入一些覺得有趣的事件,原來感覺過于平淡的事件也會被舍棄。我的真實寫作過程就是這樣。
上面是中篇擴充到長篇的例子,關鍵點就是重新設計大綱,加入新的事件,并將原來的事件寫長。由于新加入的內容太多,這個過程的難度會稍大一些。如果作品本來就是長篇小說,需要增加一兩萬字,那么可以優先考慮在原來大綱上增加事件,難度相對低一些??梢钥紤]在小高潮密集的地方加入舒緩情節,又或者將某個“一波兩折”的情節改成“一波三折”,甚至可以加入一個完整的新情節??偟膩碚f,小幅度的擴充優先考慮加入新事件,原來的內容保持不變。不建議一上來就加入新人物,這樣會導致原來的情節變得復雜,擴充過程中也容易造成邏輯漏洞。
作品刪減
個人認為作品刪減的難度不低于擴充,也許比擴充更難。增加字數很大程度上是時間的問題,給我們足夠的時間,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刪減內容卻不一定能做到。刪減的過程可能要減少情節,可能會導致作品沒有足夠的內容去表現人物的性格,甚至沒有足夠的內容去銜接各部分劇情。
我自己的作品《觸不到的女神》在簡書連載的版本是五萬六千字左右,那一部小說我修改過幾遍才在簡書上發表,我認為那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字數。從一部完整作品的節奏來看,起承轉合各個部分的安排還算流暢,情節的過渡也算自然。后來我拿這一部作品參加豆瓣閱讀的征文比賽,看到參賽作品字數范圍在四萬字以內。如果我要參賽,我需要在我認為很合理的字數上再減去一萬六千字,而且還要保證故事的基本味道不變。
刪減的第一步,我從語句出發。通篇看下來,把一些可有可無的句子首先刪掉。這些句子起到的作用就是錦上添花,它們不影響主要的劇情,但是加上它們會讓作品更加有趣。當這些語句都刪掉之后,我發現作品在文采方面的表現確實有所下降,減少了閱讀過程中的美感。但是這一輪刪減只減去了幾千字,我感覺語句上已經沒有可減的地方了。
當時字數上的差距還有一萬字左右,我只能把劇情砍掉。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是先對照大綱,把關鍵點列出來,從中選出必須保留的情節事件。然后在其他的事件中分析比較,選出特別有意思的幾個情節,一些相對不太重要的情節就全部砍掉。當然這個刪減過程并不僅僅把相關的正文刪掉,很多地方都要做出調整。刪減劇情常常會傷筋動骨,需要整體上去協調。
在我刻意的修改下,勉強將字數控制在四萬字以內。如果按照四萬字的標準呈現出更加合理的效果,我需要對相關的情節進行大改。以我當時的審美疲勞,以及時間上的限制,做這方面的修改也不實際。當時也不知道能不能過,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投稿,沒想到就過了。后來在評論區里面有讀者提出有些情節跳躍太快,看起來不太自然。我自己再細看一遍,發現問題確實存在,但由于發表后的作品不能修改,于是這部作品就這樣留下了缺陷。在我看來,我對它的這次“手術”并不成功,留下了傷疤。
后來我細想了一下,覺得我這一次修改的順序沒有做好。以現在的經驗,我會建議大家在修改之前先看看刪減的幅度,如果小規模的刪減,注意力可以集中在語句的精簡上。如果是大幅度的刪減,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次要情節上。
修改別人的作品
我曾對一部小說進行點評,提出刪減意見。一般來說,當一部作品已經修改過,作者在語言上下了不少功夫,將語言精簡處理會破壞作品的文采,讓作品味道變淡。過于精簡的文字讀起來就不太像看小說,而類似于我之前所說的情節速寫,會影響一部作品的文字美感。所以,一般在語言上能精簡的空間并不大,更多時候是需要對情節動刀子,砍劇情。
我的處理手段是這樣的,對該作品細讀一遍,反推出作品大綱。這個反推大綱的過程也不難,每讀完一章之后用簡單的文字把內容概括出來。當然,這個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僅要反推大綱,也會隨時記錄發現到的問題。實際上,這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作品修改的第一個階段。只不過在審讀過程中,我們需要提煉出故事大綱。
讀完作品之后我會得到作品的章節大綱,也知道這是怎樣一個故事,這部作品的節奏感怎樣。然后我根據自己掌據的作品信息分析章節大綱,確定其中的關鍵事件。關鍵事件確定下來之后,我會分析每一章的內容是否跟故事的主線相關聯,可有可無的內容可以先確定刪減。然后再看看哪些內容寫得太多,特別影響故事的節奏,這部分內容可以進行精減。
對作品的刪減過程一般就這樣幾個步驟:如果是小規模刪減,可以先精簡語句。如果是大刪減,就要從大綱出發,提煉出故事的主線,跟主線無關的內容可以先刪掉。如果字數上還不達標,那么就需要分析大綱,重新確定關鍵點,先保留重要情節,其余的情節按優先級別逐一刪減。當然,這個刪減過程并不是只把對應的正文刪掉,還要考慮到情節上的銜接過渡,必要時還要自己重寫過渡章節。最壞最難的情況就是砍情節,希望大家不要遇上這樣的情況。就算遇上了,也不害怕,按照方法慢慢調整就行。
不管是對作品進行擴充或者刪減,作品大綱都是一項實用的工具。如果大家在寫作初期沒有寫大綱,那么在修改階段我們也可以通過全篇閱讀反推出作品大綱,這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跟寫文階段相比,修改階段會比較枯燥乏味,需要一點耐心來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