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劉永生 中藥必須經過炮制才能入藥,是中醫用藥的特點之一。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藥技術。 中藥炮制是中醫長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總結,炮制工藝的確定應以臨床需求為依據。炮制工藝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中藥的凈制、切制、加熱炮制與加輔料制均可影響臨床療效。 而目前,中藥飲片市場對炮制工藝的忽視,一直是中醫藥人士最為關心的問題。 中醫與中藥骨肉相連 中藥質量關系治療效果在日前舉辦的一次學術會議上,中國中藥協會資深副會長張世臣指出:“辨證論治是中醫之本,飲片炮制是中藥之根。”他表示,中藥質量關系中醫療效,必須加以重視。 其實,張世臣先生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中醫治療的根本問題,也就是說,中醫治療是否有效、是否安全,由三個關鍵因素決定:一是診斷時,應當以辨證論治為根本;二是用藥時,應當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三是加工藥物時,炮制技術和流程應當規范,這樣才能確保中藥飲片的質量。 規范中藥炮制技術糾正中藥材質量下降問題“飲片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中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委會理事長任玉珍表示,中藥材作為中藥飲片的原料,其種植和采收、加工決定著中藥飲片的質量。 長期以來,在中藥飲片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著中藥材質量下降,企業普遍規模小、管理水平低、技術力量薄弱等諸多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 任玉珍表示,開展教育培訓、制定行業標準、開展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工作等,都是在推動中藥飲片企業提高對中醫藥政策的認識,提高中藥飲片企業的標準意識,加強中藥飲片加工生產環節的質控能力和水平。 搭建中藥飲片質量保障框架是當務之急如何規范中藥飲片加工技術?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肖永慶認為,搭建中藥飲片質量保障框架是當務之急,應從栽培、加工等源頭工序上,保障飲片質量。建立中藥飲片加工全過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對于確保中藥臨床療效至關重要。 “傳統鑒別經驗對中醫藥臨床正確、合理、有效地進行飲片組方具有重大意義。”肖永慶說,中藥飲片的質量評價方法必須以傳統經驗為基礎。但由于外觀作假可以以假亂真,原料藥材培植脫離傳統環境,傳統的中藥飲片質量經驗評價方法也面臨著挑戰。“這需要將評價經驗數據化。” 中藥炮制是一門大學問河南省中醫院中醫外科李中玉教授介紹,中藥炮制是祖國醫藥學寶庫獨特的制藥技術,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遺產,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藥炮制后,可以降低毒性,增強藥效。 中藥炮制,就是中藥加工,切除、切片、碾碎、水泡、煎煮、炒蒸,這些加工方法都叫炮制。藥物炮制最初目的是有利貯藏、運輸、配方、制劑與服用。 炮制或煎煮不當 補藥也會變毒藥李中玉教授介紹,炮制或煎煮方法不當會影響用藥安全。很多中藥需要經過炮制以增強療效或降低毒性,但如果炮制不當,則易引起中毒。 舉例一 何首烏,若用于補腎,則須用黑豆浸泡。否則它的作用將變成通便,成為瀉藥,不但補不了腎,還會起反效果。 舉例二 含有毒性的中藥,如烏頭,煎煮時強調久煎。也有實驗證明,附子煎煮愈久,強心作用愈顯著,毒性愈低,其強心作用與其所含消旋去甲烏藥堿有密切關系。 舉例三 除了有毒的藥品需要炮制外,很多藥物為了達到治療作用也必須進行炮制,如未經炮制、炮制程度不夠或方法有偏差,則無毒藥物也有可能對患者產生傷害。如生大黃瀉下,若用于止血必須炒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