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家長都有因為孩子沒考好而怒罵孩子的時候,我也不例外。 但是前兩天看到一位心理學家的采訪,卻收獲了一種新的思路。 1. “我為什么不訓考59分的女兒?”心理家賀嶺峰在講座上提到,自己女兒小時候有一次考試考了59分,怕媽媽會罵她,于是偷偷拿給他簽字。 他不僅沒有責罵女兒,還安慰她:“這次考試對你來說收獲是巨大的,別人考100分,什么都沒有檢查出來,但是你卻查出了41分的漏洞。” 有一次,女兒因為同一道題錯了四遍,被請了家長。 賀教授這么驕傲一個人,被老師罵“你們就是這么教孩子的?” 雖然沮喪,但他并沒有把負能量傳遞給孩子。他清晰地認識到: 教孩子學會文化課,是老師的責任,而學不會這個知識,并不是孩子的錯。父母要做的,是鼓勵孩子,給她依靠,給她支撐。 他說:“家庭關系中,最重要的是親子關系,我是孩子的爸爸,要教她生存之道,而不是班主任在家里的代理人。” 2. 親子關系的重要性實際上,親子關系是人類最早習得的人際關系,影射著孩子們日后人際交往的模式。親子關系,會直接影響到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影響力。 為什么孩子已經過了“可怕的兩歲”,依舊對你的要求極力反對? 為什么孩子會關上房門,不愿與父母交流? 為什么孩子不想宅在家里,而更愿意跟朋友們待在一起? 這不僅是孩子獨立意識的崛起,也意味著親子關系出現了裂痕。 賀嶺峰教授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 “我女兒去動漫公司實習的時候,每月拿很低的工資,只負責勾線。后來他們發現了她的畫法更加隨性和簡潔,于是讓她做了一整套卡牌。” 他對女兒當時的處境和心理一清二楚,甚至孩子也很愿意主動來找老爸視頻。這是一種十分親密的親子關系,需要長期的相處和引導才能培養出來。 在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里,父母會對他們心心念念的孩子了解更多,也有更強的影響力,能用自己的經驗為孩子提供幫助。 有這樣一個反例:一位父親不了解自己女兒的志向,但是女兒在賀教授那里做心理咨詢,于是當中介詢問這位父親女兒的情況時,他只能說,你去問賀教授吧。 何其可悲。身為父親,卻不如一個“外人”了解自己的孩子。 好的親子關系,會連接父母與孩子,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與父母分享生活,也會珍惜他們的付出。比如這名表白外賣員媽媽的孩子。 而不好的親子關系,則會導致孩子冷漠無情,如同弒母案中的少年,和離家16年,要與父母斷絕關系的名校畢業生。 3. 怎樣維持良好的親子關系?(1)不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 《包寶寶》中,寶寶跟其他孩子踢球被欺負,媽媽立刻沖過去保護他。雖然保護了他,但卻讓孩子失去了與人交往的機會,成為“被孤立”的溫室花朵。 以至于孩子只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打電話跟朋友談笑風生,看到開門的媽媽就會停下大笑,冷著臉關上門,把自己的情緒與父母完全隔絕開。 這正是父母過分干涉孩子的結果,不僅讓孩子損失了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破壞了親子關系,導致孩子漸行漸遠,雖然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卻變得無話可說。 (2)具有與時俱進的育兒觀 以前的年代,只要成績好,就會分配工作、分配房子,但現在,再用這一套來教育孩子,已經行不通了。 孩子們小小年紀就懂得“快錢”,懂得“求贊”,多姿多彩的新世界讓他們無比向往。 我們不能再告訴孩子“只要上了好大學,就可以衣食無憂”,因為近年有太多人上了名牌大學,卻因為失去父母的“束縛”,放肆瘋玩,被迫退學。 我們不能再告訴孩子“考不好你將來就完了”,而要鼓勵孩子努力,告訴他人生有很多選擇,但只有努力的人,才能獲得轉機。 現在的金融巨頭們,也不是一輩子一帆風順的,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的階段。 父母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育兒觀。前段時間7個地方明令禁止“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家長就應該順應時代,做好家庭教育的部分,把多余的工作還給老師。 就像傅雷對兒子說的,“先做人,再做音樂家,再做鋼琴家。”家庭教育,永遠是教育的第一位,學不會做人的孩子,成績再好也是枉然。 (3)給孩子愛的支撐 家不是學校,應該是家人安放情緒的港灣。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在家只是學習,不如每天分出半個小時,陪孩子聊聊心里話,聽聽孩子今天經歷了什么。 ![]() 當孩子做下決定時,不要立刻否定,先看到好的一面,然后提出建議,這樣會引發孩子思考,也能提高溝通的效率。 比如,當孩子說,我要學畫畫時,不要緊張地回答“會害你成績下降“,而要鼓勵他,“你有愛好我很高興,但是周末你得提前完成作業,才有時間去學畫畫。” 同樣的,無論父母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讓孩子幫忙參謀,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同理心。 比如,“媽媽有個朋友要結婚,今晚是帶你去呢,還是送你回來寫作業呢?” 研究表明,孩子在兩歲時就已經對“對錯”有了基本的認識,成長路上,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愛。 ![]() 就像心理學家說的那樣:孩子的選擇將來是他自己去承擔,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給她愛的支撐。 有一天我們離開了,我們曾經給孩子提供的愛的支撐,會讓他們活得更好。 這也正是親情的意義。 ![]() ![]() 正如哈文3月3日點贊的那段話所說的: “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