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首二句登樓即景:登上高聳百尺的安定城樓,遠處綠楊樹邊的洲渚盡收眼底。按涇州城東有“美女湫”廣袤數里(見《太平廣記》),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樓;望最遠之處,高瞻遠矚,氣象萬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壯志、無窮感慨都由此生發。 三、四句先以兩位古人自比。賈誼獻策之日
公元835年,王茂元拜涇原節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李商隱考中進士以后,參加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受到朋黨勢力的排斥,不幸落選,失意地再回到涇源。正是春風吹柳、楊柳婆娑的季節,詩人登上涇源古城頭——安定城樓,縱目遠眺,寫下這首七律遣懷。
參考資料:
1、
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390-391 .
2、
黃清士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204-1205 .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598篇詩文
猜您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