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大類命題形式: 1、分析概括形象特點、內涵題 2、分析概括形象作用題 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點、內涵題 1.審題 (1)是分析還是概括。 (2)是形象特點還是性格特點。(“分析”必須結合文中材料) 2.分析方法 (1)掌握人物形象分類,準確把握作者情感 散文寫人,重在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如寫歷史之人,寫功成名就之人,寫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質的推崇。所以,掌握人物形象的分類,在分析作者思想感情上就可以事半功倍。 ①從時間上分,有歷史之人、追憶之人、現實之人等。 ②從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對作者產生重要影響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 ③從作者態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褒貶不一之人等。 ④從寫作目的上分,有追念亡人、激勵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等。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理解、概括人物性格、品質、精神等特點 ①抓住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神態等)和側面描寫(正襯、反襯等)。 ②抓住作者議論、抒情句,作者直接評價性的語言 ③放到具體的事件和特寫中 ④掌握作者的情感傾向、文章寫作的背景 ⑤調動自己的生活閱歷,設身處地 ⑥關注人物身份 3、答題 答題模式: ①概括型,直接用一些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語言答出即可; ②分析型,應結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其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用 1.審題 (1)寫人散文中的(還有之分)還是寫景狀物散文中的 (2)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 (3)審清“作用”的方向。有的題明確了“作用”方向,如要分析結構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脈及表現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籠統要求答作用,應全面考慮。 2.答題 結構構思作用、內容主旨(散文中的人物往往是情感、主旨所在)作用是必須涉及的角度 有時也涉及表達、讀者 三、散文中的物象 (一)分析概括物象的特點、內涵題 1. 基本概念 所謂物象就是指文學作品中所出現的具體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現的同時,也包含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物象不僅是有其本身的具體意義,而且具有被賦予的抽象意義。可以說,我們在文學作品中欣賞到的物象,都是客觀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觀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 2.審題 (1)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①根據全文概括××在文中的含義。 ②××在全文中有何意義? ③請分析××在全文中的內涵。 (2)注意答題區間。對主要物象特點、內涵的分析概括一般是著眼于全文的,但要特別關注該物象在文中出現的位置,其前后往往是答題要點所在的地方。 3.分析方法 (1)抓住散文類別特點,了解物象出現場合 ①寫景散文 寫景散文以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為描寫對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這些景觀。景觀是寫景散文的主角和靈魂,它在使文章血肉豐滿的同時,也承載著作者的情感。所以,分析寫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終將其與作者的情感結合起來。 ②狀物散文 狀物散文一般以具體事物為描寫對象,文章圍繞著某一具體事物展示。這一事物就是我們要研究的物象。狀物散文的層次非常清楚,往往會從物象的外觀、特性、用途等說起,然后發散到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價值觀等。作者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事物的本身意義僅僅是一個引子,其抽象意義才是文章的重點。因此分析這類物象時一定要注意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③偶感散文 情緣物起,有一些偶感散文,雖然文章主要是在抒發某種情感或思考,但引發這種情感或思考的,卻是具體事物。有時,我們也需要分析這類散文中的物象,那么此刻的物象則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觸發點。從內容上說,物象可能是文章情感或思考的一個例證;從結構上說,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的作用。 (2)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內在品質 作者對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感觸必須要借助于描寫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來抒發,這類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較鮮明,只要找準對其外在形象的描寫,就可分析出它的內在品質。事實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內在品質的外在表現。以“紅磚”為例,我們可以歸納出其內在品質:純樸、謙遜、無私,普通、剛毅、無求,獻身、奉獻、無悔等。通過外形分析出內在品質是我們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3)仔細品讀文本,提煉所言之志 一般說來,作者所描繪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終所贊美的對象,真正贊美的對象常常隱含其中。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品讀文章,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者的情感脈搏,找出所托之物與所贊美的對象之間的相似點。如2009年高考全國卷Ⅰ《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寫了惡劣環境中的胡楊樹,最后寫到了在荒漠中勞動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贊美對象就很清楚了。 4.答題 (1)分析概括物象的含義,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點,包括形態、聲音、色彩、氣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內在品質(內涵、本質、精神);三是它所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題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表層義、深層義(象征義、引申義)、情感義、主旨義) (二)分析概括物象作用題 1.審題 (1)審清是主要物象還是次要物象,如是次要物象,應考慮到與主要物象的關系 (2)審清“作用”的方向。有的題明確了“作用”方向,如要分析結構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脈及表現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籠統要求答作用,應全面考慮。 A、如何分析主體物象的作用 主體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關聯,或貫串全文,或直接點明中心。分析其作用,一般要從以下兩個角度入手: (1)內容主旨作用。主體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載體,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達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寫物的散文要找志,寫景的散文要析情。 (2)藝術構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線索,把眾多材料組織穿串在一起;或起著象征、襯托的作用。 B、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 對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應從文章結構形式、內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主要形象的彰顯意義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結構的角度: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有時還兼有“呼應題目”“引出下文××”“為下文寫××作鋪墊”。 (2內容情感主旨的角度:①對內容的充實作用,②對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對主要形象的彰顯意義:對比、襯托、類比、虛實相生、鋪墊、類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一、兩大類命題形式 1、局部文意概括題 2、全文主旨或思想感情概括題 二、局部文意概括題 (一)兩種命題形式: 1、特點概括題 特點概括題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環境的特點(特征),是概括題中的常見題型之一。 常見的提問方式有:(1)×××具有怎樣的特點(特征)?(2)請概括×××的形象特點。 審題要特別注意閱讀區間的把握。特點題的概括區間一般較大,不只在一段中。 2、原因概括題 原因概括題的特點:題干呈現的往往是作者的觀點(或結論),要求篩選、概括出作者持該觀點的理由或依據。 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1)作者這樣評價的理由是什么? (2)綜觀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3)結合文意,說說作者為什么×××。 (二)方法指導: 1、圈畫題干關鍵詞,進而確定篩選范圍 “就近”原則。凡是題干語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題要點密集的地點。 “分散”原則,適當擴大篩選范圍,這個較大范圍是指題干原句或原句中的關鍵詞語出現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題要點有可能在這些地方。 2、注意內容的層次 要對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細閱讀,劃分層次,分層提取要點,這樣才可以保證要點不遺漏。 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 三法: (1)摘取法 需要歸納的內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詞語和句子。這些重要的詞語往往嵌在主要語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現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間。歸納時需把這些詞語或句子摘錄出來。 (2)合并法 把每層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個段落的主要內容。 (3)舍取法 ①需要歸納的內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題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點,故需要對次要信息和同類信息進行舍棄。 ②文段中所說的內容復雜,而命題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對符合題干要求的信息進行提取。 幾點注意: (1)直接摘錄法,用在某些題的某個要點上是合適的,但大多數題的多數要點是不能用這種方法的。 (2)某些關鍵詞語的組合, (3)換個角度的轉述, (4)用一個更“上位”的詞加以概括; (5)有的則需要自己挖掘概括。 (6)顯性要點與隱性要點相結合。概括題一般都有隱性和顯性兩種信息要點,而隱性信息要點易遺漏,作答時必須堅持挖掘隱性要點的原則。 記?。喝迷牡脑捥舭?,全用自己的話太危險,原文的話與自己的話相結合最保險。 4. 要有“因分賦點”意識 多數情況下是一點一分,甚至答滿6點才得4分 5、不同題型,不同做法: (1)特點概括題: ①答案語言一般為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這些詞語可以從原文中提取, ②多數情況下需要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③對一些人、物特點的概括,不要忘記形、神兩方面。 (2)原因概括題: 一是因果意識。要善于由果溯因,一果多因。 二是層次意識。對相關文字劃分層次,是不遺漏要點的重要保證。 三是顯性要點與隱性要點相結合。 四可用因果法檢驗答案是否正確。用“因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與結論連起來讀一讀,如果因果關系成立,則基本正確;如果生硬,則可能不正確,或語言組織不到位。 三、全文概括主旨(主題、中心思想) 1、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解讀題目法 很多題目直接點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練的概括。有的題目即使沒有點明主旨,也往往與中心意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點。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對首尾的語句進行重點品悟,這樣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議論抒情語句法 散文中的議論抒情語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觀點態度,抓住了這些語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異法 寫人敘事類散文要對人物作出評價或贊美,或揭示、評價事件的意義,或從人物事件中生發出對人生等問題的感悟和認識;寫景狀物類散文則是借景、物抒發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某種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對人生或社會、生活的揭示或評價?!按饻蚀鹑?,不僅是對文本信息題的要求,也是對整張試卷的要求,反映了一種答題的境界。要達到這一點很困難也很復雜,它對答題者的思維品質提出了較高要求。這里,我們只能從微觀的角度,從做題實踐當中提出幾點注意事項,以便考生逐漸達到答準答全這一要求。 2、概括、把握主旨的內容包括兩點:一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寫作意圖的概括。 3、概括主旨答案,有時可采用“通過……抒發了(表達了)……”的模式。 |
|
來自: 老劉tdrhg > 《18.大/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