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方證 參考處方 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干)、柴胡、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方解 本“四逆”以五個不確定的或證為主。臨床治陽氣內郁,氣機不暢,難達四肢的手足不溫而四逆。或治腹直肌緊張拘急而腹中痛者。 仲景將本方置于少陰病門下,旨在與少陰病之陰、虛、寒的四逆相區別。此四逆為陽氣郁滯,手足輕微不溫。彼四逆則是手足厥冷,脈微欲絕。 胡老講:本方治芍藥甘草湯證與枳實芍藥散證合并而有柴胡證者。若胸脅煩滿,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湯證,不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治之。若仿血府逐瘀湯法,可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 日人謂:本方是較大柴胡湯證稍虛,較小柴胡湯證稍實,位于二者中間之方劑。 方證應用 本方使用應參照大柴胡湯與小柴胡湯。有時用于膽囊炎、膽石癥、胃炎、胃潰瘍、頑固性腹痛、十二指腸淤積癥以及性功能障礙等。 胡老常用之加減方和合方: 1、四逆散加龍骨、牡蠣:于原方加龍骨12g,牡蠣20g,水煎,分2次溫服。治四逆散證胸腹動悸而煩驚者。倍芍藥用量,治療陽痿有驗。 2、四逆散與桂枝茯苓丸合方:于原方加桂枝9g、桃仁9g、牡丹皮9g、茯苓9g即是。后世血府逐瘀湯的適應證大都宜用本方。腦、心血管病不可下者,也有用本方治療的機會。心絞痛者更宜用本合方,再加用半夏瓜蔞薤白湯或更加生姜。 3、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合方:即于原方加當歸6g、川芎6g、茯苓6g、蒼術6g、澤瀉12g即是。主治四逆散證與當歸芍藥散證合并者。慢性肝炎、脅下滿、心下痞塞、大便溏者宜用本合方,噫氣不能食者加人參、橘皮、生姜;肝區痛加王不留行;肝功能不正常加丹參、茵陳。(《北京中醫學院三十年論文選》) 胡老醫案 1.陽痿 李某,男,32歲。年齡雖壯,卻患陽痿。自認為是腎虛,遍服各種補腎壯陽之藥,久而無功。視其兩目炯炯有神,體魄甚佳,而非虛怯之比。切其脈弦有力,視其舌苔白滑略厚。除陽痿外,兼見胸脅苦滿,口苦,心煩,手足冰冷。細詢患病之由,乃因內懷憂恚心情,久而不釋,發生此病。肝膽氣郁,抑而不伸,陽氣受阻,《傷寒論》所謂“陽微結”也。氣郁應疏之達之,而反服補陽壯火之品,則實其實,郁其郁,故使病不愈也。當疏肝膽之氣郁,以通陽氣之凝結。 柴胡16g,黃芩10g,半夏14g,生姜8g,黨參10g,炙甘草10g,白芍15g,枳實12g,大棗7枚。僅服3劑而愈。 ——《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 2.本方治療男性不育癥案 餐館廚師,男,30歲,每日長時間在爐前翻鍋炒菜,結婚已5年,性功能減退,無子女,心煩眠差,腰疲膝軟,疲乏無力,飲食二便尚可,脈弦細,苔白,無煙酒史。予四逆散合二仙湯加減,在兩個月內服20余劑,病愈。一年后告知已有一子。 二仙湯加減:柴胡12g,炒白芍12g,枳實12g,炙甘草6g,仙茅12g,淫羊藿10g,當歸10g,知母10g,黃柏6g,巴戟天10g,補骨脂15g,炙鱉甲15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