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關于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是極其豐富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順時養生。 正如《內經靈樞、本神篇》里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長生久視”是延長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為何能延長生命呢?是因為"僻邪不至",邪,指不正之氣,僻邪不至,是說病邪不能侵襲。而病邪不能侵襲的關鍵又在于“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用現在的話來說,正氣即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免疫系統功能強大,則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而保養正氣則需要“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中醫養生學里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也可以說是長壽的法寶。 一、四時規律與養生:所謂順時養生,順時是首先指順應四季的變化,古人認為四季規律體現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據此提出四季養生規律: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大體來說,夏天炎熱,白晝時間長,夜間時間短,冬天則寒冷,白晝時間短,夜間時間長。相應的人的作息規律也應順應這種變化,夏天少睡眠,晚睡早起,增加活動量,適當出汗;冬天要多睡,早睡晚起,減少活動,減少出汗。 “春夏養陽”:春天陽氣生發,萬物生長。這時陽氣還比較弱,需要呵護,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風寒侵襲,折傷陽氣。另一方面,中醫認為“動則生陽”,所以春天開始就需要逐漸增加活動量,讓人體內的陽氣越來越充足,體質增強,夏天到來時才能更好地適應酷暑。夏天氣溫炎熱,空氣潮濕,人體需要通過出汗排出體內濕氣、調節體溫。所以,想減肥的同學注意了,春夏時節是通過運動減肥的最佳時機,這時大量運動出汗,對身體是有益的。當然大量出汗的同時也應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以免中暑。另外出汗時應注意的是,不要貪涼或食用大量涼食,一方面容易損傷脾胃,另一方面中醫認為風濕病即因“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出汗時體內排出毒素,因吹冷風或吃涼食導致毛孔突然收縮關閉,已經分泌的汗液來不及排出體外,汗液中的毒素也因此留在毛孔皮膚內,一次兩次可能影響不大,但長期這樣就會導致皮膚肌肉甚至關節內毒素蓄積,最終發展為“風濕病”。 “秋冬養陰”:中醫認為大量出汗會損傷津液,造成身體虛弱,所謂養陰一方面指減少不必要的出汗,減少身體消耗,另一方面指加強營養補充。秋冬季節天氣越來越冷,出汗后容易感冒,所以入秋后應逐漸減少運動,減少出汗。同時可食用一些溫補性食物,增強抗寒能力,這樣冬天嚴寒到來時才能避免受寒發病。自然界中很多動物也是在秋季大量進食補充營養,冬季才有足夠能量借助冬眠熬過寒冬,人類養生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因此秋、冬季節養生更注重營養補充和修養及御寒。 二、順時養生與人體經絡循行的關系。 中醫理論中經絡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系統,而經絡則是將人體各個部分包括五臟六腑、四肢肌肉、五官九竅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氣血循環通道。人體內的“氣”無時無刻都在經絡、臟腑中循環流動。而經絡中氣血循行與時辰密切相關,由此發展出與時辰相關的養生理論。 上面的子午流注圖中即清楚說明了經絡氣血循環順序與時間的關系:每日子時(23:00-1:00)氣血運行到膽經,丑時(1:00-3:00)氣血運行到肝經……,依次循行十二正經,直至亥時(21:00-23:00)氣血運行至三焦經,完成一個循環。 知道了經絡流注順序及時間,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些有利于養生的規律,比如: 1、【卯時記得上廁所】 卯時:5:00-7:00 大腸經 此時大腸經氣最旺盛,大腸步入興奮狀態。這時起床,大腸蠕動旺盛,適合排瀉。 2、【辰時勿忘吃早餐】 辰時:7:00-9:00 胃經 此時胃經最旺,胃蠕動消化功能最活躍,此時吃早餐最容易消化。 3、【巳時多喝水】 巳時:9:00-11:00 脾經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喜潤惡燥,脾屬土克水,脾經氣血旺盛有利于運化氺濕,此時喝水能較好地促進腸道吸收營養物質。 4、【午時小憩助精力】 午時:11:00-13:00 心經 此時心經最旺,心主神明,此時適當休息或午睡可快速恢復精神,下午才能保持清醒,有足夠精力繼續工作。注意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易導致夜間難以入睡。 5、【未時吸收營養物】 未時:13:00-15:00 小腸經 此時小腸經最旺。未時是小腸最活躍、吸收功能最強的時候,故午餐時攝入的大量營養能在此時被順利吸收。因此,午餐時營養要充足,才能充分發揮未時小腸經氣旺盛、吸收功能強大的優勢,而吸收大量營養后人體也將進入體力最好的時間段。 6、【申時有尿別憋著】 申時:15:00-17:00 膀胱經 此時膀胱經最旺,宜適當多喝水,多排尿,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 7、【酉時養腎正當時】 酉時:17:00-19:00 腎經 此時腎經最旺,人體經過申時泄火排毒,腎在酉時步入儲藏精華的階段。晚飯后輕微運動,散散步,可將雙手握拳放置腰部,上下搓動,使腎區發熱達到溫腎目的。 8、【戌時散步保心包】 戌時:19:00-21:00 心包經 此時心包經最旺,心臟不好的人最好這時候敲心包經,成效最佳。此刻應該給自己創造安然入眠的好條件。最好不要劇烈運動,否則容易失眠。所做運動最好是散步,晚飯后的散步不僅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還有利心臟。 9、【亥時入睡最佳】 亥時:21:00-23:00 三焦經 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開始睡眠,百脈可休息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之處,即亥時睡覺,此時段內入睡最佳。 人體在入睡后能對自身器官進行修復維護,根據經絡理論,不同的器官需要在不同的時辰修復。 子時:23:00-01:00 膽經 此時膽經最旺,中醫認為膽為決斷之官,“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后腦筋清楚,神清氣爽。 丑時:01:00-03:00 肝經 此時肝經最旺,“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若丑時未入睡的話,肝無法完成自身修復。所以丑時前未入睡者,臉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 寅時:03:00-05:00 肺經 此時肺經最旺,此時在深度睡眠下,呼吸平緩深沉,有利于肺自身修復調整。 另外,夜間睡覺前幾小時開始就應避免進食,有利于整個消化系統的修復。 |
|